※ [本文轉錄自 JapanHistory 看板 #1WPTEB5l ]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DG2724I0X20C21A3000000/ 日本經濟新聞
日宋貿易拠点か、発見続々 博多に港護岸?輸出入品も
在福岡市的「博多遺跡群」
陸續發現被認為是平安時代後期(11世紀後半~12世紀後半)
日宋貿易據點港口的遺構與遺物。
今年發現了可能為「護岸」的全長約七十公尺的大規模石砌構造
另外,也發現了輸入的陶瓷器與輸出的硫黃等遺物,
福岡市埋蔵文化財課的菅波正人課長表示:
「這個時代的港口遺構以全國來看也是很稀少,是知曉當時交易的重要線索。」
博多遺跡群在福岡市內的範圍頗廣
而被視為是港口遺構的,是位於繁華街中洲附近的博多區上川端町的小學遺址。
2018年開始挖掘,2019年發現三十五公尺的石砌構造。
更進一步挖掘後,發現長度是將近兩倍的七十公尺
以未經人工的自然石堆砌而成,高度最高為六十公分
附近有如廣場一般的平地,可能是卸貨場。
https://i.imgur.com/W7B0gj0.jpg
當時此地為靠近那珂川河口的海岸,
輸入品被認為是從海上的交易船轉載到小舟上,再運至港口。
博多在當時是日本國內最大的交易都市,
日宋貿易由大宰府管理,港口設置在博多,但詳細的地點不明。
從宋輸入的陶瓷器等物品被稱為「唐物」,極受京都的貴族所重視,
在遺構的周邊發現大量損壞的陶瓷器,很有可能在此篩選淘汰在運輸中損壞的部分。
在陶瓷器的外底,用墨書寫著「網」與「張」等字
被認為是宋的商人為了區分商品,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上面,類似貨物標籤的作用。
https://i.imgur.com/2NkXzsI.jpg
九州大學大學院的 佐伯弘次 教授(日本中世史)表示:
「在國內還沒有像這樣發現如此多這個時代的陶瓷器的例子,
可以看得出來在當時確實是國內外貿易流通的據點。」
另一方面,日本輸出的物品包括刀劍、漆器以及火藥的原料 硫黃 等。
遺構周邊也發現了大分與鹿兒島所產的硫黃顆粒。
遺構在12世紀後半有被洪水埋沒的痕跡,可能在此後衰退。
為了進一步對周邊進行調查,石砌遺構在三月上旬回填。
福岡市今後將考慮在官網上展示發掘的情形與出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