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八》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
矣,未聞弒君也。
這段直白的理解就是,不仁不義的君主反了他是合理的
《孟子.離婁下》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
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這段是說君臣之間的關系是對等的,並非是單方面的義務
《孟子.梁惠王上 七》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
,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
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
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之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
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讓百姓能吃飽,能學習,能懂禮義廉恥是統治者的基本義務,做不到的就活該被宰
這些就是中國知識分子兩千年來為之奮鬥的東西,也是歴朝歷代農民起義正當性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