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銘言:
: 統調分離、掌握財政權其實就能有效掌握軍隊啦
: 統調分離,沒有上面調兵,當地將領就不能隨意出兵,一出兵就是造反
: 掌握財政權,養兵只能透過上面的文官集團,將領就很難徹底掌控軍隊
: 有啊
: 其實遼東那邊幾乎已經坐大了
: 崇禎中後期,朝廷對那邊掌控力就已經不足了
: 而左良玉、江淮的那些將軍其實都已經尾大不掉了
: 只不過江淮這些將軍雖擁兵自重,但還沒有到達軍閥的那種層級
: 掌控財政權就能有效控制了
: 邊疆地帶,如果朝廷不給錢,武將怎麼養兵?
: 加上統調分離,文官執掌調兵權與財政權,將領想造反就必須要先得到這兩項權力
: 這就大大增加了造反叛亂的難度
這邊很簡單,前後矛盾,明朝如果靠你講的就可以帶兵,那麼遼東和各地武官為什麼
可以坐大?
越邊疆養兵越簡單,吃兵餉喝兵血,你控制財政只給我一萬人的錢,沒規定我養一萬人啊
家丁親兵的玩法丟哪裡去了?
卡關抽稅走私販鹽這些都是基本操作,後面尾大不掉殺幾個文官又怎樣
: 因為明朝的制度是允許藩王有一定數量的士兵的,所以藩王初期權勢很大
: 加上他們是「藩王」,是皇室成員,所以他們天然就擁有調兵的合法性,而武將可沒有調兵的合法性,這是武將跟藩王兩者最大的差異
: 當然,隨著藩王多次的叛亂,朝廷對藩王也越來越嚴格,降低藩王能夠擁有的士兵數量,限制藩王的行動等等
: 最終達到有效掌控藩王的目的
這個也不正確,明朝早期讓藩王有實質帶兵權,後面燕王起來,實質帶兵權就沒了
那些只是護衛,主要任務是監事藩王,除此之外他所配的所有官員,名義上是輔佐
實際上都是監視
導致藩王要取得兵權和起事的難度大幅度增加
: 大概是這樣
: 簡單來講,掌控軍隊就是靠統調分離以及抓住財政權這兩大關鍵
明朝控制軍隊主要就是砸錢還有依靠地方將領的忠誠度
毛文龍被宰了,袁嘟嘟第一件事就是先砸十萬兩白銀給將領
接下來就是很單純的幻想,依靠朝廷威名空降將領,結果就是一直兵變
後來穩定是依靠毛家的勢力,你厲害我認了才穩住
在其他地方上面大多都是依靠地方將領的勢力
祖大壽來說為什麼他很重要?
弟大弼、大樂官總兵,大名、大成官遊擊,大眷為守備
子姪輩的可法、澤潤、澤洪、澤遠、澤溥、澤淳、澤源、澤清、澤沛、澤盛等,多
任副將、參將
雲龍、克勇、邦武、邦傑、世祥等,則為遊擊或其他低階武官
所以就只能期待他的忠誠度滿足他的一切需求,反之只要他不爽整隻部隊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