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ist (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之銘言:
: 強烈建議你先修堂邏輯課再來發文。
: 至於運來的黃金有沒有用,
: 就你自己附的WIKI資料就很清楚表示真的有80噸的黃金是用來做貨幣改革的,
: 然後依據你們最愛引用的吳聰敏的"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p22
: 1949 年1-6 月之間,月平均躉售物價上漲率高達57.25%,7-12 月之間物價上漲率跌至
9.
: 1951 全年之月平均物價上漲率為5.02%,1952 年再降為3.25%。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介入台海局勢,美援也跟著進場,所以1950年後的通膨穩
定下來,有美援帶來的支持效果。
: 我直接拿吳聰敏的結論跟我的結論做對比
: 吳聰敏:「在1949 年底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之後,臺灣的財政赤字有增無減。
: 因此,貨幣改革應該只有短期的效果,無法根本解決物價膨脹問題。1950
: 年6 月韓戰爆發之後,美國迅即對臺灣提供軍事與經濟援助。美國的政策
: 保障了臺灣的安全,美援物資的到來也解決臺灣的財政赤字,臺灣的惡性
: 物價膨脹問題終於根本解決。」
: 我說得是:
: 「所以結論就是,歷經惡性通膨後,重新發行新貨幣,重新建構貨幣信用是必然措施,
: : 而這就是國民黨帶來的200頓黃金的作用。
: : 也就是有了貨幣改革,才能撐到韓戰時仍有一個穩定運作的政府跟穩定的經濟環境,
: : 有了穩定得經濟環境,也才讓後來的美援可以注入到經濟發展上」
整個惡性通膨根源是國府的財政嚴重赤字,在稅收無法支付開支,賣國債籌集的資金也不
足彌補時,就只剩下:
1. 直接對軍公教欠薪,就像明末崇禎欠餉一樣。
2. 由央行出面買下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央行買國債的錢,就是印鈔印出來的。
三百萬兩運台黃金扮演的角色,是各位失業時沒有收入,靠自己存款度日的作用。
依史實來看,當時發行新台幣有”發行上限”:
新台幣二億元
(以現在情況來看,當然是沒有所謂的發行上限,早已轉型成”信用貨幣”,依靠的是對
政府的信心)
同時也開辦優惠黃金存款,民眾只要存入新台幣一段時間,就可依官定比率兌換成黃金提
領走,亦即恢復金本位制強化民眾信心。
但是在財政赤字依舊未削減下,先是新台幣發行額從1949年6月份起,到同年12月底已逼
近二億元發行上限大關。
此時國府只能透過黃金存款辦法,消耗庫存黃金來回收印出去的新台幣紙鈔,而民眾當時
對新台幣沒有信心,大量存入新台幣紙鈔以兌換成黃金,導致國府庫存黃金大量流失。
而史實上黃金透過黃金存款辦法,在新台幣發行後一年半內(1949年6月至1950年底)流
失的數量為新台幣準備金80萬兩的兩倍:約160萬兩。
源頭的財政赤字沒解決,就像各位失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或其他穩定收入,存款早晚用完
。
所以我是認為國府確實該感謝金日成”這麼早”發動韓戰,導致美國全盤介入,如果金日
成把攻勢推遲一年,新台幣大概也步上金圓券的後塵:放棄發行上限與所謂的黃金準備,
開始無限制大量印鈔融通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