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fv (魁羽)》之銘言:
: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 再來套廣義的尋租理論(不要說啥只能講政府)。
: 尋租理論的核心概念,是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的擁有者,為維持其”獨佔”地
: 位,所進行的各式”非生產性”活動,亦即此一獨佔非自由市場自然產生,而是透過人為
: 力量去達成。
AI:
這一段所描述的並非尋租理論的核心概念,而是尋租理論的應用場景之一。
尋租理論的核心概念是指,生產要素(如土地、勞動、資本等)由於其具有一定的獨占性
而能夠獲得超額收益,這種超額收益被稱作「租」,而各種形式的獨占性是由市場機制之
外的政府干預、法律規定、技術壁壘等因素造成的。尋租行為是為了通過獲得這些超額收
益而進行的活動。
因此,尋租理論的核心並不是指獨占性是由人力量去創造的,而是指獨占性導致的超額收
益與各種形式的獨占性背後的原因和機制。
: 在自然產生的獨佔下,獨佔會產生無謂損失(獨佔者為自己利益計算,所生產的產品數量
: ,低於自由競爭下的產量(維持較高單價),所造成的損失)
: 但在尋租行為下產生的獨佔,則還要從獨佔利益中,扣除尋租成本(遊說政府,以法規政
: 策打造保護網的相關成本),故尋租行為會比自然獨佔造成更多損失。
定義沒問題,但你要怎麼區分所謂的自然獨占。
自然獨占只是個理想化的理論設定,
並不是排除政府直接參與,就變自然獨占。
不要講了定義卻馬上誤用喔。
: 會用尋”租”(Rent)的租字,則是因為在早年的經濟學界,認為地租是地主透過對某塊
: 土地的”獨佔(土地所有權)”而獲得,因此租字就衍生指稱所有”獨佔”利益。
為什麼你好像想要表達一個,早年這樣用,但現在不是這個意思的感覺?
但土地就是一脈相承下來最明顯的討論對象啊。
現代是擴展到其他領域,不代表不能解釋土地佃租。
: : 並不是說因此就不努力工作,
: : 而是在生產方式上改良,投入更多資源尋求增進生產力的意願。
: : 保持在那個模式下,地主與佃農都會削減進一步投資改良的意願,
: 從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米賽斯開始,提出經濟計算問題:看不見的手,怎麼引導百萬、千萬
: 甚至上億的市場參與者(包含在看這篇文的各位),在市場上做各種經濟活動(買什麼東
: 西、賣什麼東西、做什麼工作、投資哪種產業)。
: 在米賽斯(1881-1973)的時代,蘇聯等共產國家採取計畫經濟模式來引導底下的經濟活
: 動:由黨中央的經濟小組帶領,打造每五年一期的大型經濟計畫來直接控制全部經濟活動
: 。
: 那米賽斯又怎麼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計算問題呢?他們的回答是:
: 價格
: 土地的價格(地價、租價),勞動力的價格(薪資),資本的價格(股價、利息),商品
: 的價格
: 看不見的手,實際上是透過看得見的價格去執行引導的工作。
: 上面說了這麼多,我們回到原來的地價、租價問題:
: 台灣地主有塊土地,那地主與佃農應該拿那塊地種什麼呢?
: 答案是透過作物的價格,引導土地的價格,來讓這塊地用在最適合(最高價)的作物種植
: 上。
: 當佃農透過競價(定額租高低)的方式爭取某塊地的耕種權利時,也會評估此地能種植的
: 作物價值及產出,最終會選擇最有價值(賺最多錢)的運用。
不懂這堆比較有什麼意義,
沒有地租,農民也會自己評估要種什麼呀。
佃租就是提供一個額外的成本。
在你的說法裡,要感謝地主告訴佃農租金,提醒他該種什麼。
我的天。。。
你以為佃農透過競價跟地主談判,是獲得了市場資訊,
講的好像不行就換塊地耕作很簡單一樣。
但我主要是猜,地主會看佃農有什麼弱點來決定租金。
: 所以不管是定額租,還是分率租,只要投資產生的,落入口袋的回報,高於其付出的成本
: ,地主、佃農都有誘因持續投資。
: 即使是戰後台灣,薪資與各種生產成本不斷提升,投資依然持續增加,廠商減少投資,並
: 不只是因為生產成本上升,而是生產成本與營收增長幅度間的”差額”決定。
: 以台灣土地為例,收入逐年增加下,租金也逐年增加,但決定地主、佃農投資行為的,依
: 然是差額的變化:
: 對佃農而言,若投資的收入增加,高於地租及投資成本的增加,佃農依然會投資。
: 對地主而言,若投資的收入(透過地租增加來表現)增加,高於投資成本的增加,地主依
: 然也會投資。
我的說法是,讓兩邊投資動力都減弱,傾向於擺爛。
你論證有投資動力根本沒意義。
這當然可以有,但跟我說的沒關係。
然後你這邊變成,
把租金增加和佃農的行為分開來看了。
我如果套用你上一段那種論述也可以說,
佃農收成更多,讓地主看到他的土地價值提升,
因此決定拉高租金,
光是這個邏輯鍊條存在的可能性,
會在整個社會層面產生影響。
你對佃租的價格提供的訊息,評價這麼高,
對這邊卻沒有一樣敏感度,我覺得是很有趣。
: 關於教育一事,早年台灣大部份基層民眾,讀完義務教育(1950-1960是6年義務教育,19
: 68年才開始9年)就直接進社會工作,真要說教育投資的話,政府出資辦義務教育與強迫
: 大家去唸書,比土改等收入增加送子弟唸書的效果更快。
義務教育當然是效果最大的,
但人民本身的意願與支持,也很大影響學習效果。
多的是那種,窮到寧願不讀書之類的說法。
而且作為自耕農也能更體會/注重知識技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