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調查(輿論調查)的起源依維基介紹是
1824年美國總統選舉,哈里斯堡賓州人報詢問路過的行人要投票給亞當斯或傑克遜。
我國民意調查的起源經緯與美國頗為類似。
依"近代中國民意調查論略"(2020年,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的整理,
開第一槍的是
1922年八月,"(北京)順天時報",主題 < 民意中之理想政府 >,
在大總統人選這一問,孫文獲得第一名。
不過,考慮到調查的嚴謹度,或許
1922-11-14,"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所做調查才應該算第一槍。
依時人的評論,
順天時報民調的缺點在選票隨報紙附贈,無法保證有心人大量購入報紙,操弄結果。
而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調的優點,依 1923-01-05 "晨報副刊"與其他文獻,我整理如下:
1. 主持人為張耀翔,留美心理學碩士,當時任教同校,有自己的心理實驗室,
較有學術背景。
2. 時機為利用校慶,由十多名工作人員招呼有意願參加的人,一人一票,限當場作答,
且仿正式選舉,作答時不記姓名,不許旁人窺看等。
本文以該校民調結果為準,
Q 你選誰當下一任大總統?
A 孫文 (56%)
https://i.imgur.com/fUHgxRS.png
此後的一年多,有數次類似民意調查,比如"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本文不一一介紹。
基於北大的地位,這裡只介紹北大的結果。
1923-12-17,北大也是利用校慶做調查,結果發表於
1924 北京大學日刊 第1411期
Q 你心目中國內的大人物?
A 孫文 (45%)
https://i.imgur.com/oo68Cw3.png
以上為客觀史料
以下為主觀解讀
一、為什麼當年(1922~1923)突然出現多次民調?
這個背景是1916年袁世凱歸天後,北京政府缺乏一言九鼎的人物,變成軍閥的時代。
當時正好要選第三任大總統,投票時間點是1923年10月。
這些民調大致反映了當時人們討厭北洋系的軍閥,希望找其他德高望重者來代替的心理。
附帶一提,這次大總統選舉結果是
曹錕 480票 (疑似賄選)
孫文 33票
唐繼堯 20票
二、孫文的民調高人氣,可說暗示了幾年後國民黨北伐的民意基礎。
三、當時孫文的地盤只有廣州,且剛被陳炯明揍過,
可見這個地盤不但小,也稱不上安穩,
當時的孫文/國民黨肯定無力操弄上述民調結果。
有些人主張孫文的國父地位是北伐後國民黨造神的結果,
而我認為呢,從這些民調結果看來,
北伐後那些舉動不叫"造神",那些叫"抱神 (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