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stracize (bucolic)》之銘言:
: 不自覺左轉..政治正確陷阱! 馬克主義在美國?川普迎戰文化馬克思...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lTHvB1qwI
: 主持人: 張國城
: 議題:馬克主義在美國?川普迎戰文化馬克思
: 新左派思潮主導美國校園..文化馬可斯主義的包裝詭辯
^^^^^^^^
: 極端化馬克思主義雙重標準 對紅色恐怖批判力度不成比例
: 政治正確陷阱!文化馬克思主義 不自覺左轉 掌握現代話語權
^^^^^^^^^^
: 多元包容口號背後真相 教會空洞化 性別混亂 美國社會價值崩壞
: 挑戰前所未有文化危機!拉回左傾社會 識別並應對文化馬克思
: 來賓:
: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明居正
謝謝分享。明居正提到美國校園就很呼應標題的提問。
富裕的城市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年輕人多。
無論是求學的學生或是社會新鮮人,很多還是從外地往大城市集中的。
第二個,教育文化資訊產業多。
例如出版社、報社、電視、廣播、大學,還有各種演講或藝文活動。
年輕人的特色是,求知慾強、行動力強、對現狀不滿、想追求權力和舞台。
所以從校園在內的文化資訊產業著手去影響年輕人,
受影響的年輕人當中的一些佼佼者再投入文化資訊產業,
如此成為思想傳播的永動機。
然後進一步可以再掌握政府機關和大企業。就是現在美國的情況,台灣也有。
有一件事情大家可能不知道,當初台灣的數位發展部要成立的時候,
立法院曾經爭論要將數位發展部歸在哪個委員會,當時朝野立委分成兩派,
一派主張跟通訊有關屬交通委員會,另一方主張跟產業有關應該歸經濟委員會,
但是當時的準部長卻透露希望能歸教育文化委員會,但立委沒人同意而作罷。
由此可以觀察出其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動機。
還有上次我寫的那個蔣經國不爽美國介入陳菊案的系列,
剛剛查到,陳菊還真的當過政大圖書館的管理員!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4000631-260503?chdtv
"一手推動新市總圖的文化局長史哲說,市長陳菊是圖書館系畢業,曾任政大圖書館管理員
,深知圖書館的重要性,所以,提案建圖書館時,立即獲得市長陳菊支持。"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51097
"曾經在政大圖書館擔任館員,一度沉溺在威權時代被列為左派「禁書」的革命少女陳菊,
到如今被視為在執政黨外,政治實力不可小覷的高雄市長陳菊,三十年的歲月悠悠流過。"
而明居正老師在影片中提到的第三位推手-赫伯特·馬庫色是在1952年開始在美國包括哈
佛在內的各個大學授課,而蔣經國的日記提到陳菊是在1978年。
所以從馬庫色在美國大學教書到美國干涉陳菊案,中間隔了二十多年。
那麼可以推論出受到馬庫色影響的學生在二十多年後進了美國政府部門並干他國事務。
但是這些受到那些思想影響的官員又不能很公然的在體制內大張旗鼓,
只能夠過包裝的宣傳、迂迴的手段來達到目的,真正的動機則是暗藏起來,
所以這股勢力大的時候,可以操縱政客和民眾,但又不算是一個真正的組織團體,
就像鹿鼎記當中的天地會為了掩人耳目,將"反清復明"幾個字刺在腳底,
深層政府的相關人等則是將思想埋藏在腦裡再伺機而動,更不容易從外觀上看出來。
所以無論是從年輕人口、教育文化資訊產業、政府部門所再、資金流動熱絡等角度,
大城市都是宣揚和發展左派思想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