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清末年,朝廷為了呼應各省士紳需求提出皇族內閣因應,但組閣的名單,13人中有9
位滿人,士紳譁然,譏為皇族內閣。
滿清入關後其實就有讓滿漢組成內閣的傳統。按維基百科載,大學士,正一品,滿、漢各
二人,協辦大學士,從一品,滿、漢各一人,看來滿漢頗為均衡。但是用意為釋放皇權的
清末內閣,為何反而更久皇族化了?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4-12-23 02:36:00建議你學一個詞,我也前一陣子學到:提純團體面對危機時,對於人才的進用,有兩個方向選擇1. 吸納更多來自各方的人才2. 吸納更多自己人旁觀者的我們,一定認為選1. 才正確但身在局中的人,感覺卻是在危機時招攬的人才更擔憂是來臥底的,至少也是見風轉舵機率高的,反而更想先確保忠誠度,也就是提純。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團體在提純,很計較忠誠度時你就能猜到這個團體在上坡還下坡 XD
作者: cht12341234 (55688) 2024-12-23 11:15:00
啊 光緒就被一堆漢人害慘啊
先去科普plamc的橡皮操翻滿清,人家宣傳很久了,給點面子XDDD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4-12-23 15:28:00想不到moslaa竟然是最近才知道提純的概念?
作者:
bruce79 (bruce)
2024-12-23 20:54:00我覺得標題的滿化有點不對,而是皇族和旗人的聯合內閣(加上幾個漢大臣點綴),旗人是不分民族的,抬了旗在大清才是上等人,沒抬旗的野女真跟普通漢民沒什麼區別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24-12-25 11:58:00就人事登用優先提拔自己人的排外提純傾向越滾越大排外提純的保守傾向在世界史上很多其實在慢性危機時期很常見(看看現在美國)主要的勢力起伏關鍵還是在急性的短期危機時刻能不能廣登人才比如戰爭時期因為人才不足 想要化解危機就什麼人才都要用戰爭之類短期危機還在搞提純人事的就往往會因人才不足走下坡清朝能夠撐到20世紀的原因之一也是在太平天國與捻亂等短期危機時期廣登人才 但最後覆滅就是李鴻章等當時登用的人才退場 新進的袁世凱等外族人才又擠不進權力中心就乾脆自立了對組織來說如何讓新進人才穩當排除保守老害的世代交替一直是長治久安的關鍵問題但當然 太激進的新進人才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