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卑南族的生命教育:猴祭中的人猴關係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24-12-24 19:54:18
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637 原住民族文獻 2022/07 第51期
卑南族的生命教育:猴祭中的人猴關係
文/林志興 卑南族語言推動組織計畫主持人
圖1之圖經常被引用出現在各種出版品或網路中,用以呈現卑南族卑南社重要祭儀
「猴祭」(basibas,又稱少年年祭 註1)的意象。這張照片是出自1985年雄獅美
術出版之《攝影臺灣:1887-1945年的台灣》。照片的歷史至少已超過77年了。
https://i.imgur.com/dJBg9fR.jpeg
圖1 卑南社猴祭之刺猴。攝影者不詳。
(圖片來源:雄獅美術編輯部 1985:150)
在那個年代,卑南社(南王部落的前身)是使用真正的猴子做為祭儀的犧性,透過
猴子的死亡,將一年中不幸與不順的事帶走。平面圖像看不見籠中的猴子,也少了
動作和聲音的呈現,所以我們無法感受到現場實施刺猴時的淒厲。而筆者端詳這張
照片中的年青祖先們的樣子,似乎是配合攝影者畫面的要求而擺出來的姿勢,也不
是真正執行刺猴時的照片。
https://i.imgur.com/DQGvgYS.jpeg
圖2 猴祭刺猴祭場,正進行刺猴(草猴)儀式。
(圖片來源:徐明正攝,1990年代)
https://i.imgur.com/yErrSSY.jpeg
圖3 猴祭刺猴祭場,正在對草猴進行 kudaw(禱亡猴)的吟唱。
(圖片來源:徐明正攝,1990年代)
圖2與圖3是臺東著名攝影家徐明正在1990年代南王部落的猴祭中所拍下的照片。
由照片中,我們看見了文化的變遷。首先,最大的變化是草猴替代了真猴;其次,
現代的孩子都穿上了鞋子;再來就是刺草猴的 derederan(長竹矛)有裝飾,
而百年前刺真猴的 derederan 未加綴飾,有裝飾的長竹矛則立在場邊,顯然有飾
之矛不利於真實搏殺。
根據筆者訪談推測所得,1948年(民國37年)的猴祭,應該是最後一次以真猴為犧牲
的祭儀。之後,據說是在治安單位的勸導下改以草猴替代(註2)。
不過,筆者由林建成先生拍攝的兩張照片(如圖4、圖5),看見1983年(民國72年)
年底的猴祭祭場出現了真猴的身影。據時任記者的林建成說,那是因為某新聞媒體為
了拍攝紀錄片,特別要求部落配合畫面所致,不過,並沒有上演真正刺殺真猴的戲碼。
想想,若真的進行真猴刺殺,會引起多大的新聞關注啊!
https://i.imgur.com/YP5H7vy.jpeg
圖4 1983年猴祭祭儀中出現使用真猴的情形之一
(圖片來源:林建成攝,1983/12)
https://i.imgur.com/wQdNs8n.jpeg
圖5 1983年猴祭祭儀中出現使用真猴的情形之一
(圖片來源:林建成攝,1983/12)
其實,深入了解耆老們的記憶,會發現卑南族猴祭中的人猴互動是頗為複雜的關係。
以南王部落為例,猴子通常是由 trakubakuban(青少年會所組織)中的 maredawan
(約高中生年齡的高年級生)到南王山上設陷獵捕猴子(只獵一隻,兩個青少年會所
時期則兩隻)。
為祭典所用之故,所獵之猴不能有傷。為此,獵猴的陷阱是專門搭建的陷獵設施,
是三角狀的木製陷籠,空間足夠一位青少年進到裡面活捉猴子。只夠一個人進入之
故,那是一人一猴對決的獵捕行動。猴子不能受傷,所以傷的常是 maredawan 自已。
筆者之父(林仁勇 Sabulo)與二叔(林仁誠 Touosi/Gilrasay)曾分別告訴我,
徒手入籠捉猴的時候,最常出現的尬尷姿勢是:雙手捉住猴子以後,不得不把手
撐直,以人的身長優勢防止猴子掙抓傷及身體與臉面,以致常常形成對視中對峙
的姿勢。人的手雖比猴子的手腳來得長,但是,掙扎著四肢利爪的猴子,仍會將
其敵人的手腳抓滿傷痕。陳光榮長老說,入籠捉猴很容易受傷,所以要勇敢的孩
子才敢進去。受傷的 maredawan 是驕傲的,由獵場回來的時候,會故意展示被
猴子抓傷的身體部位,無聲地表達他曾經歷了一場勇敢的徒手戰鬥。
捉回來的猴子要交給 marenakan(低年級生,約國中生的年齡)飼養,餵養期直到祭
典到來的時候,期間會長達半年之久。時間一久,人猴之間總會產生感情。所以當祭
典時間快到的時候,孩子們的不捨與不忍心情會浮現出來,會感染通靈的猴子,使牠
感知不久於世了,大約在三五天前就開始不吃餵養牠的食物。
所有親身經歷真實刺殺真猴祭儀的長老們,都異口同聲的說:「當我們聽到我們的朋
友在刺猴場被 maredawan 刺殺的聲音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哭起來!但是,沒有辦法啊
,那就是訓練,訓練我們要勇敢啊!」
basibas 除了要以猴子的犧性除去當年所有的不幸與污穢的信仰目的之外,也是以猴
子做為假想敵的作戰訓練,訓練 maredawan 勇敢地獵猴及刺猴,是培養勇於面對敵人
之死的生命教育。而對 marenakan 而言,卻是另一種更深刻的生命教育訓練,透過儀
式過程,要他們面對互生情感連結的猴朋友時,能斷捨離。每每問到這裡,想到耆老
們經歷過的淒厲場面,我都會想起一則流行於1980年代的著名廣告〈黃色司迪麥〉的
一句話:「幻滅,就是成長的開始!」。
沒有刺殺真猴的祭儀,就像沒有真敵人的戰場,只是一場演練。當不再刺殺真猴時,卑
南族的 Trakuban 的功能已由「軍事學校」轉型為「文化學校」(林志興 2003:64-88)
。筆者曾經在長老聚會的場合提問,如果可以恢復刺殺真猴的儀式,我們要不要恢復?
長老們為之默然片刻,然後,有人笑著說:「那些愛護動物的人不會怎麼樣嗎?」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4-12-24 19:59:00
大概知道為什麼a大貼這篇? >O<
作者: mshuang (竹碳烏龍)   2024-12-24 21:26:00
我說心得呢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24-12-24 23:24:00
有趣
作者: Edmon (Edmon+d~)   2024-12-25 09:58:00
推一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