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推背圖諰‧日本誌(7)共產浪潮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24-12-27 15:14:17
  一九二三年九月,關東大地震引發城市大火,死難十萬人以上,東京、橫濱慘烈毀壞
。震後戒嚴,謠言流傳朝鮮人及社會主義者作亂,乃有群眾暴力殺害朝鮮人與中國人達數
千眾;更有軍警單位趁機捕殺政治異議人士,釀成反對人士不滿。由於戒嚴乃是裕仁太子
作為攝政下令,年底竟有共產黨人行刺裕仁太子。此場地震災後重建,構成嚴重財政負擔
;而當時美國貿易關稅壁壘與中國民間反日風潮,更致日本喪失國外市場,經濟逐漸走向
危機。
  一九二四年初,於政經危機下,元老推出沒有民意基礎的保守貴族首相組閣,遭到政
黨抵制,閣員多為貴族,引發民間不滿,又起護憲運動衝擊國會。政潮紛擾之後,僅存元
老西園寺公望決定以多數黨領袖組閣,因而提名加藤高明為首相組閣。加藤高明以前曾任
外相策劃《二十一條》引發國際外交爭端,深悔措施不當,為圖挽救,因而選任幣原喜重
郎作為外相,開始推動和平國際政策並不干涉中國內政的「幣原外交」。然而陸軍大臣宇
垣一成開始經營總體戰力,輕視幣原外交;認為一戰經驗的總體戰,需要滿洲資源供應,
必須保護日本的滿洲利益。幣原外交符合華盛頓會議精神,卻是不受軍方待見。文人內閣
與軍部已有嫌隙,而軍部系統之軍政與軍令又互不統屬;駐華日軍直屬參謀本部而非內閣
,更致內閣無力管束。
  年中,美國通過排外移民法,尤其禁止中國與日本之移民,引發日本朝野強烈不滿。
美國白人社會原本即有種族歧視偏見,早自一八八二年即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中國移民;
次年加州又以學童隔離法案排日,而為日本外交阻止。一九○五年日本戰勝俄國,歐美興
起黃禍論潮,美國民間掀起恐日反日思想,加州藉此逐步通過學童隔離案與排日土地法以
逼迫日人回國。美國民間反日風潮直到一九二四年,終於鼓吹通過排外移民法案,確立禁
止日本移民。當時日本社會群情激憤,視同侮辱國格。日本輿論反思以往追求脫亞入歐,
如今還是受限歐美人種歧視,故有構想聯合亞洲諸國共同對抗,反省日本對亞洲其他民族
歧視問題,進而爭論大亞洲主義理想之可行性。孫文其時派遣李烈鈞赴日商援,提倡中日
俄亞洲大同盟抵抗白人侵略。
  年底,孫文抱病北上赴北京開國是會議,特意途經日本宣傳。孫文自從一九二三年同
盟蘇聯並容納蘇聯培育新生之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又更接受蘇聯指導扶植而改組中國
國民黨。日本以往乃視俄國為北方威脅,繼之蘇聯更增共產主義危險;如今孫文竟同盟蘇
聯受其援助,也就更與日本關係惡化。孫文此來希望會見舊友,犬養毅仍然避而不見而只
派代表相談,頭山滿則在內田良平鼓勵下與孫會面談及滿蒙問題,孫文提出要求廢除不平
等條約。頭山滿表示可以理解中國民氣,然而當年滿蒙遭受俄國侵略,日本付出重大犧牲
,才使中國能夠保全領土;故而日本獲取特殊利益,待得將來中國改善國情而不憂他國侵
害,日本當予歸還;若是目前答應歸還,日本多數國民不能接受。孫文離日返國前,於神
戶演講「大亞洲主義」:宣揚亞洲諸國應當聯合反抗歐美白人殖民帝國主義壓迫,以東方
文化主張仁義道德之王道,對抗西方文化主張功利強權之霸道,而且歐美白人不會退讓,
必須訴諸武力才可達成亞洲民族解放獨立;而俄國誕生蘇聯,乃是不與歐洲白人霸道同調
而走向王道之途;呼籲日本強大,莫作西方霸道之鷹犬,應作東方王道之干城。孫文此說
在於勸說日本政壇走向泛亞主義,並闡示聯盟蘇俄之反帝反殖理念。孫文其後返回中國不
久,次年於北京開會即就病情惡化,行將不起;好友萱野長知趕來北京探視,孫文病榻之
前仍然委託萱野代其向犬養毅、頭山滿兩位舊友問好。一九二五年春,孫文病逝北京,遺
體停柩暫厝於北京香山碧雲寺。
  然而俄共在一九一九─一九二○年內戰危急時的兩次對華宣言,聲明廢除不平等條約
與締結友好關係,乃是當時救亡圖存的外交謀略。等到一九二二年,內戰勝局已定,俄共
中央政治局即下令指示駐華全權代表越飛,以中國政府並無回覆宣言為由,撤消原先宣言
;其後改為主張繼承帝俄滿蒙權益,經營中東鐵路並以紅軍繼續佔領外蒙。一九二三年之
越飛對華宣言,乃是針對報界,而非前二次對於政府之宣言,也未放棄所佔滿蒙權益;同
年蔣中正受孫文派赴蘇聯考察,暗致心得結論─蘇聯乃是披著共產主義之帝國主義,並未
放棄侵略野心。
  一九二五年初,日蘇建交,日軍撤出北庫頁島。年中,加藤內閣因應當時民主風潮雲
湧及蘇聯共產革命影響,通過〈普通選舉權法〉予以成年男性普選,再無財產限制,選民
人數一下擴增近四倍;另外為求壓制共產主義與左翼運動,通過〈治安維持法〉,此後日
本政府一直以此法壓制迫害反政府人士,直至二戰後才在美軍壓力下廢除。加藤內閣在大
正時代之民主主義與帝國主義的政黨鬥爭下紛擾不斷,加藤高明於一九二六年初,心力交
瘁,過勞病亡。
  一九二六年起的若槻內閣,繼續推動已獲國際信任的幣原外交政策,不干涉中國內政
。然而孫文逝後,南方國民黨於蘇聯支援下建立國民政府(國府),隨即陷入派系政治鬥
爭,終由蔣中正出線掌握軍權,於一九二六年中成立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國府北伐在蘇
聯軍經援助與中共工農運動下,勢如破竹,次年初即攻佔華南、華中。同時在國府受蘇聯
扶植的反帝國主義革命運動下,中共鼓動數十萬群眾衝擊漢口英國租界,迫使英國軍警撤
退,其後九江租界亦然,從而國府出面交涉收回兩地英國租界。英國視為國府挑釁,聯絡
各國出兵上海保衛租界。一九二七年三月,國府北伐攻抵南京,中共更又唆使北伐軍兵暴
行侵犯外人,針對英美日三國使館與外國民眾,蓄意進行搶掠與姦淫。英國領事慘遭槍擊
虐待,美國領事出逃下關,日本領事病臥醫院而親睹其妻遭到二十幾名士兵輪姦,許多外
國財產遭到打劫,百餘外國女人遭到強暴,諸國官民各有死傷。英美軍艦派兵登陸護僑,
直接開火轟擊南京,釀成南京上千軍民死傷。日本政府情報判斷,認為事端來自共黨挑撥
,不願動武干涉,以免共黨嫁禍得利,並勸阻英美停止軍事報復行動。當時南京日軍兵力
不足,未如英美有反擊行動,擔心引發屠殺日僑,故而忍氣吞聲只是收容僑民避禍,甚至
亂兵就在日軍面前將呼救日女拖走強姦,共計三十幾名日本婦女遭到北伐軍強暴。當時南
京日軍服從政府命令,並未開火抗擊國府亂兵;甚至日本政府為求避免事態擴大,聲稱沒
有日本婦女在南京事件遭到強姦,引起南京日僑憤怒抗議,卻遭日本政府壓制。然而日本
隱忍態度卻是招來中國民間嘲笑,譏諷日軍只是紙老虎。四月,漢口又在中共鼓動下暴民
攻擊日本領事館與僑民;張作霖北洋政府得到列強公使館同意,出動北京軍警闖入蘇聯大
使館與相關辦事處,搜出許多秘密文件,內容指示北伐目的在於牽制帝國主義使之不能從
東方進攻蘇聯,以及蘇聯準備藉由中共運動赤化中國之種種陰謀資料;終於蔣中正於中共
盤據之上海先發制人,清除北伐軍左翼勢力,大肆鎮壓屠殺中共黨人,開始清黨而停止聯
俄容共,取得英美等列強支持,日本幣原外交也支持蔣之清共斥蘇。
  一九二六年底,大正天皇病逝,裕仁太子已然攝政五年,隨即繼位成為昭和天皇。次
年,若槻內閣於南京事件的外交表現,引起軍方強烈不滿,更被日本輿論認為軟弱,同時
日本國內正在遭受嚴重金融危機。本來在關東大地震後許多企業陷於週轉困難,逐漸導致
金融危局,拖到當時若槻內閣失言引發銀行擠兌,商社倒閉,連帶影響台灣銀行放款面臨
倒閉危機,若槻內閣於內外交迫下不得國會支持而倒台。昭和天皇當時年輕氣盛,開始親
自執政推動有力政策,一九二七年選擇陸軍出身的政黨領袖田中義一組閣。田中內閣四月
上台不久,五月即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山東濟南,意圖阻止國府北伐打倒日本扶植之張
作霖北洋政府。田中義一憂慮共黨崛起的東亞局勢,認為幣原外交已無可能維持現狀;因
而召開東方會議,商討東亞政策及中國問題,會中得致共識必須維繫滿蒙權益及阻止共產
主義擴張東亞。
  不久蔣中正於國民黨內政爭中被迫下野,東渡日本考察,鼓吹中日親善;以晚輩身分
首先拜會頭山滿,頭山滿告誡要蔣必須反共而不反日,蔣則回應一定討伐赤化分子;其後
再訪犬養毅…等政商人士,並宴請內田良平…等同盟會長輩。然後蔣經由友人松井石根出
面斡旋,得以會見田中首相。田中勸蔣不應繼續北伐,應以反共而鞏固南方;蔣乃聲明中
國不能統一,則東亞不能安定。兩人會談貌合神離,而後蔣於年底返國,次年初再任總司
令繼續北伐。
  一九二八年三月,田中內閣於全國大選獲勝,壓倒反對派,積極於國內外推動強硬政
策。首先即於國內,解散共產黨,逮補左翼人士,改〈治安維持法〉最高刑罰為死刑。四
月,因應北伐攻勢,藉口保護僑民,日軍又再出兵山東濟南。其時北伐軍軍紀不佳又有仇
外心理,濟南週遭發生美國人及德國人遭受北伐軍搶劫殺害事件,故而外僑歡迎日軍。五
月,日軍於濟南與北伐軍對峙,雙方軍民相互仇視而爆發衝突,日本軍民死傷數百,中國
軍民則在日軍藉機挑起事端下死傷數千,雙方報復皆有殘酷暴行,尤以日軍虐殺中國交涉
代表團為甚。田中希冀藉由擴大事態而阻止北伐,蔣則忍辱負重而令北伐軍撤離濟南,繞
道北上繼續攻勢。六月初,北伐軍節節勝利攻近北京,張作霖在田中內閣勸告固守滿蒙下
,撤軍出關返回東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