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介紹秘密立儲的文章,提到:
為了避免有心人士竄改,密詔為一式兩份,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建儲匣」內,另一
份由皇帝親自保管,等到皇帝駕崩後會由顧命大臣們將詔書取出,並與皇帝保管的那份進
行對比,確認兩者相符後就會宣告新皇人選。
那段文章還是沒提到,萬一真的不一樣該怎麼辦?哪一份為準。
不是說被造假,因為密詔上有封條、用印,造假難度很高,
但是皇帝如果要易儲,結果先換了身上這份,匾額還沒換就駕崩,也許也可能吧。
例如關於道光帝即位的說法,就有很多軼聞,我在網路上隨便找了兩個。
我知道這些傳聞都是錯誤的,但似乎也表示這個制度有些疏漏。
1.嘉慶帝身邊的密詔找不到,正大光明匾額後也沒有,後來在一個太監身上找到
原本該在匾額後面那份,所以道光帝即位有些驚險。
2.嘉慶帝身邊的密詔起初找不到,後來有找到,道光帝順利即位,但是他知道爸
爸有意易儲,所以不敢開正大光明匾額的那份來比對。
又或者是說,秘密立儲在設計的時候,一式兩份的用意是一份不見,還可以看另一份,
兩個開一個就好,另一個就別開了,而不是兩個都要打開核對無誤才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