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和房仲最喜歡用GDP來說嘴,怕的就是被人民以為他們是社會的蠹蟲而已啦
任何交易活動都應當是配合"實體經濟"和"實質供需"的
當交易活動遠超過實體經濟活動時,多出來的交易就是泡沫
以房市來說,正常的房市是配合著每年新婚購屋,生孩子換屋,屋齡老了換屋,
人口增加..等等實質需求的
如果房市被人為因素催漲,例如拼命降低利率,青年優惠購屋,遺產稅降低,免自
備款,前兩年固定低利...等等各種後天的因素,讓房價一路高漲,然後投機資金
大量流入,讓房價飆漲速度更快,這時候就只是台灣版的鬱金香狂熱而已
當台灣房市從每年30萬件交易,突然膨脹到每年60萬件交易
台灣的新婚夫婦突然增加成兩倍嗎?台灣的新生人口突然增加兩倍嗎?
台灣的人口流入突然多兩倍嗎?台灣的換屋需求突然多了兩倍嗎?
如果根本都沒有,甚至是反向的結婚對數減少,新生兒減少,工作人口外移..
那麼,多出來的30萬件交易絕大多數都是泡沫化的產物
這就跟外匯市場交易一樣
外匯市場的存在原本是配合國際貿易活動和跨國的資本流動
可是,現在外匯市場交易早就比後者總和多出百倍以上
多出來的這些外匯交易其實就只是各國外匯炒家(例如金融業的交易室)憑空創造出
的賭博而已.
簡言之,就是投機活動淹沒了實質經濟活動.
回到房市,房仲與建商一直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創造泡沫的推手
因為他們怕社會形象很差(其實已經很差了),怕政府抽手把那些人為催漲因素抽掉
這就證明了台灣的房市一點都不健康,根本不是由實體供需決定
台灣房市現在靠的就是找下一隻老鼠來接盤子而已
有兩句話送給炒房集團(建商+房仲+投資客+政府)
(1)凡是泡沫,沒有不破的,只是遲早罷了
(2)凡是用炒房創造GDP的國家,最後的經濟都是不得好死,因為現在的泡沫掏空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