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公寓都市更新話題又來了
張金鶚的觀點就是 要更新 屋主應該自己出錢
問題是 張金鶚寫過一本書
描述他自己政大公寓都更的事情
他好像沒說到自己出錢
他主張協商 政府介入是下策
問題協商需要很多成本
最後可能還是要下策
所以建商就直接採取下策啦
不是比較快
而且 「為了改善環境」也很好笑
就是因為地段好 才有都市更新的價值
如果沒有更新價值 那就搬走就好了,不是嗎?
他唯一的主張就是,因為你覺得現居地很好,所以願意花錢原地重建,住在原來的地方。
屋主獲得新屋這項利益,社會獲得市容改善的利益
這樣說沒錯,但人都是自私的啊......
都市更新的恐慌與因應(張金鶚)
https://goo.gl/7eK7g6
蘋果日報 2017/11/14
都市恐慌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都市更新,也反映當前都市更新不易推動的困境。雖然都市
更新不少是受到高房價的影響,將「都更商品化」的後果,但與高房價個人理想和現實差
距的恐慌不太相同,這是感受到都市環境的惡化,卻無力改善所造成「集體共識」無法產
生的恐慌。
都市更新原本的目的是在改善生活居住環境品質,進而提升都市環境景觀與發展,然而在
近來高房價的影響下,都市更新已成為另一種投資賺錢的工具。猶記得早期老舊房屋的更
新改善,就像舊車換新車般自己出錢出力,沒有過度的期待與恐慌抱怨。然而隨著房價的
急劇上漲,不但無法輕鬆換屋,反而期待透過都更可以不用出錢一坪換一坪,還要藉此賺
錢。
因此建商與地主不斷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容積獎勵及稅負優惠,甚至要求政
府介入協商整合進而拆除所謂的「釘子戶」。當不同都更地主各自條件與價值觀不同時,
少數地主無法整合產生都更共識,而政府角色又受限於公共利益獎勵及私有財產權介入的
正當性,都市更新即陷入「改善環境」與「都更獲利」兩者衝突的僵局恐慌。
都市更新的恐慌來自多方面:一是對自我財產權價值不確定性的恐慌。房產權益價值評估
缺乏客觀一致標準,加上容積獎勵、稅負優惠,一坪換一坪,白吃午餐心態,個人自有房
產主觀價值與市場客觀價值有落差。
二是都更權益分配是否公平的恐慌。由於建商實施者多私下各別與地主協商談判簽定同意
書,各別地主條件不盡相同,建商與地主間彼此缺乏信任,擔心自身權益受到損失。
回歸改善環境目的
三是都更越晚同意獲利越大,尤其釘子戶可以獅子大開口,獲取最大利益;另外也可能因
為居住價值觀差異,不願意參與都更,成為釘子戶。此二種釘子戶都可能形成少數不同意
戶的恐慌。
當少數都更不同意戶造成都更集體共識無法形成,政府是否該動用公權力予以拆除並要求
強制參與都更?雖然依現行《都更條例》政府可以依法執行,但仍引起社會不少爭議與衝
突,顯然社會各界仍有不同的價值觀。
因應之道,若能盡量透過公開公正專業的協商平台讓少數不同意戶改變心意,避免公權力
的介入應是上策;若少數不同意戶無法被說服改變心意,但若能夠予以劃開不參與都更,
重新劃定都更同意範圍應是中策;若無法劃開少數不同意戶都更範圍,如5樓的1樓,必須
要很謹慎地遵守法律要求的「程序正義」,政府才依法執行公權力是不得已的下策。
總結都市更新的恐慌與因應,其核心根源有二:一是都更成為賺錢工具,形成商品化現象
。因應之道即是都更去商品化,回歸改善居住生活環境的目的,都更必須投入心力,沒有
白吃的午餐,地主真正參與了解都更才能避免恐慌。
另一是都更過去只有全面拆除重建的單一價值觀,若不願或無法拆除重建,即認定都更障
礙,造成恐慌。因應之道是應建立多元的都更價值觀,老舊房屋的整建維護,不同大小規
模範圍的拆除重建與整建維護並存,保持都市歷史紋理脈絡發展,容忍都更拆除與不拆除
的多元價值,都市更新何來恐慌?如此不完美的都更,或許更是一種完美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