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kimtaehee (上山採花去)》之銘言:
: 不就是 土地成本 + 營造成本 + 阿哩阿渣的人事管理成本 + 建商所需要賺利潤
: = 最終得出應販售之房價
: 另外建蔽率&容積率的也都差不多
: 我實在想不出來,除了建商利潤
: 到底有什麼成本差異可以彌補這500%的差異
: 算著算著
PS5上市一直缺貨,想買的人就是要多貼1萬去買,那兩萬多就是現在的合理價
如果5萬也有人要買,那5萬就是合理價
沒有人規定廠商只能賺固定利潤
大家都是希望能賣到天價,買的人都希望買到地板價,那就給你們雙方自由競價而已
你看農產品為何都是垃圾價,還要政府收購或送人?????
不就生產過多,大家互相殺價才能賣掉
你看現在晶片,為何都賺30~50%? 因為你不買,後面還很多人排隊阿
然後我前面po不少數據了,現在10年內屋齡房子非常非常少
連20年內屋齡都非常少
如果你只要買20年內屋齡的房子,現在只有200~220萬戶讓你選
到了2030年,只剩下180~200萬戶...房子愈來愈少阿
那如果你要買30年內屋齡的房子呢? 一樣未來10年會減少100萬間!!!!
會從400~450萬間,縮到300萬...
少子化??? 屋齡限定房子稀少的程度才是重點
當然如果政府現在有辦法放寬法規(農地重劃,移工放寬...),一年蓋30~50萬戶
那房價鐵崩,但現在一年只蓋9~10萬...根本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