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講一些跟「買房條件」的東西,跟文化有點關係,
就是齁,
台灣人,真的很愛外食,
每個講「機能好」,一定有一個大家共同認同的條件就是要有賣吃的,這個賣吃的可以是路
邊攤小吃、有簡單裝潢的小餐廳、或是連鎖餐飲、高級裝潢的高價餐飲店。
台灣人就是太愛吃了,偏偏吃的這種店,就是要開在人多的地方才有賺頭,
生鮮或是連鎖賣場小至全聯或是家樂福超市、大到家樂福、好市多都要有一群居民才會開的
起來,
變成大家都愛擠有人的地方。
便宜的房子,我們說一千萬上下的三房,什麼花壇、崁頂、埔鹽、枋寮、佳冬 一大堆可
能都市人都沒聽過的地方,但這些地方,你看房版問的比例是多少??
然後齁,又很愛比較,學歷、學區、離捷運站多遠、吃什麼好餐廳、品牌怎樣怎樣都會丟到
insta給大家看,偏偏這些東西都開在都市,民族性問題,都市就一直更貴,
不然一些鄉下,你說40年房價漲一倍多真的很多嗎? 基本工資、雞排、奶茶漲幅都嘛超過
然後肯住在山上、偏遠地區享真心享受大自然遠離物質誘惑的人又有多少??
回到你的問題,你就看台灣人最愛追哪個都市去,覺得住哪「最潮」,那個地方就是不會跌
,因為那個區域的土地是有限的
齁 歐洲人真的很不愛吃,每次跟他們出去都快餓死,對他們來說,住海邊、山上的吸引力
遠遠大於台灣人的「美食、電影、商場」機能
然後他們又吃什麼冷bagels + cream cheese ,堅果類、或是水果,那些不用「開火」的就
很滿意(中國人叫這個白人飯)
他們只要開車30分鐘能買到新鮮蔬果肉品回去自己加工就很滿足了
用版上說的,蛋黃捏下去,穩漲沒毛病,
台灣人的民族性就是自然會去追逐這些在蛋黃區的「機能」
※ 引述 《pennyleo》 之銘言:
: 以下是我想問的經濟學問題
:
: 如果在一個封閉的環境,建築房子的商人,如果遇到賣不出去的建案,就聯合哄抬價格
:
: 讓消費者以為房價一直往上,是個投資的好工具,所以當作投資商品一直買進
:
: 而銀行負責貸款的部門,因為受到政策的壓力,所以亦無條件承認建商訂出的價格,以核
: 發貸款
:
: 這樣到最後會如何
:
: 是最後變成貨幣一路貶值?
:
: 還是會最終房市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