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論 短期震盪後 房價繼續漲 民眾更痛苦
1 央行這波打完後 高風險槓桿仔被洗出場
籌碼更安定
後續量再怎麼縮 長期投資者、置產客沒出場壓力 價一樣跌不下來
2 近幾年通貨膨脹格局不會改變 民眾置產需求 或剛需買盤 壓力還是很大
基本工資漲4% 台電不定期威脅要漲電價
後續又遇到美國降息 台灣也面臨降息壓力
這些因素都導致房地產地板價格只會往上不會往下
置產客為了抗通膨 還是只能買
剛需就不用說了 越晚買越貴的風險長年都在
3 就算市場需求被央行抑制導致量縮 由於建商資金成本過高 又有物價波動風險 導致建商推案誘因大減 供給也大減
這可以參考美國這幾年的housing crisis 或 rental crisis
美國這幾年暴力升息 沒人敢買房子 需求大減
但房屋價格卻持續創高 租金也是
大部分的研究都歸咎於住宅開工量大減
因為資金成本高 物價波動風險又這麼高
沒建商敢蓋房子 導致供給急凍
台灣雖然沒升息 但土建融被受限72-2被新青安壓縮 成數受限 利率也不再吃香
後續餘屋貸款也被現縮 導致建商資金緊縮 跟所有投資人一樣 建商如果推案都要用自有資金 失去槓桿效果後投報率很難看 不如做其他投資
另一方面 物價波動風險也依舊持續存在 這對建商來說也是極大的風險 若買氣不好 建商何苦要推案?
一旦建商收手不推案 台灣面臨供給量減少的狀況 壓力只會比美國更大 因為台灣每年有十幾萬戶老屋要被市場淘汰(住是可以住 但剛需或置產客不考慮這些40 50年老屋啊)
結論就是
美國怎麼演的 台灣再演一遍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