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洗澡突然想起,
20年前也就是民國94年的11月,
當時我27歲,買下了我人生的第一間房,並且選在11月30過戶。
為什麼我記得這麼清楚呢?
因為是我特別選的,
是我25歲跑掉的那個第一任前女友的生日,特別選這一天警示自己,
有點毋忘在莒的味道。
20年後的11月,上週我買下人生的第18間房,順利的話應該是1月過戶,當然中間陸續有
賣掉的,現在手上只有7間。
想想人生就在買買賣賣中度過了,
突然老夫聊發少年狂,整理一些自己的回憶。
$$$
房地產其實就是經濟發展史,
而經濟發展史,又跟科技發展脫不了關係。所以回顧一下台灣的電信史。
20年前有一家公司雄心勃勃的成立了,這家電信公司叫做威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後來的台灣之星。
當時仁寶電腦的董事長,整合一批人踏入這個產業,很想好好做一番事業,打破被三雄壟
斷的電信市場。
一開始確實做得不錯,
大量擴展基地台,用低資費吸取客戶,跟亞太一樣勉強達到百萬客戶的關卡,後面就很難
突破。
後來轉成台灣星星,做了一些內部精簡,想再振作,但可惜高層主管所託非人,再加上大
環境也是打不過三雄。最後終歸隱滅的命運。
為什麼講這個?
因為20年前我也算是威寶的小小外包商,受惠與這家公司不少。
能買到房子也是要感恩。
所以就會很度爛台哥大,
從去年年中,開始談合併台灣之星,
但以結果看來,台哥大不要台星的站台,通通拆光光;也不太需要台星的人才,
其實我懷疑,他只是透過砸錢,來消滅一個礙眼的對手而已。
所以跟著台星一路走過20年的我,實在是不勝唏噓呀!
講回買房子這件事,
對我自己大概有三個階段的心態變化:
第一階段是自住:
第一間買在下新莊,三房含一個機械車位的電梯華廈,買392,當時覺得貴,但現在回頭
看真是便宜啊!
民國100年為了出國就賣了,
花了60萬出國玩一年,體驗無價!
第二階段是開始練習買賣
回台灣後的101年到109年,
嘗試了各種不同的產品,
公寓,電梯套房,老大樓,隔套收租,全部都體驗,也全部都賣掉了。
第三階段是找出自己適合的模式:
可能過了45歲心態開始穩定,
不再想一直短期買賣,
開始思考怎麼樣在持有跟賣出之間做個平衡?
賣是一定要賣的因為不可能無限持有,除非你有無限的資金。
但是放多久賣?怎麼賣?
這就是需要好好琢磨的學問。
我也持續思考中,但是今年稍微有一些體悟了,會用接下來兩年驗證實驗。
大方向其實就是收租翻修?
撿別人不要怕麻煩的物件,
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才有錢賺。
因為我錢沒有別人多,手腳也沒有別人快。
蘋果是肯定搶不到的,只能自己去翻翻垃圾堆,挖一些別人看漏的寶。
剛好20年到了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當初下新莊那間沒有賣,
而是一直持有,那到今年剛好房貸還完,對我的人生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大概就是一個:
在新莊或五股工業區上班,
老婆加一個小孩,
夫妻合力,房貸終於還完了,
小孩大概上小四,所以還完房貸接下來要花小孩的錢。
那間房子到現在市值應該有1000吧?
但可能沒錢的時候還是得去房子增貸出來,讓小孩上補習班?
對比現在我的人生:
嗯未婚沒小孩,
但是可以隨時辭職,休息半年出國去玩是沒問題的。
以後應該也不用擔心養老,
等到我要退休的時候,租金應該都還清房貸了,就讓房兒子來養我也ok?
資產肯定是大於1000但希望能突破3000?
這兩種人生哪一種比較好呢?
哎呀,我也不知道。
畢竟結婚生小孩也是我曾經很期盼的事情。
但再講回買房子。
買賣整理本身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樂趣,
整合了我很多的興趣:
木工,繪畫,藝術,音樂,室內設計,記帳,簡報,談判.....
許多我在大學時期投資時間研究的社團能力,
也都在買賣房子這件事裡面發揮用處。
我覺得我自己也蠻奇怪的,
在髒髒亂亂的工地,
或者是拆房子的現場,
反而有一種自在的感覺。
雖然沒有賺到很多錢,
但是比起股票讓我安心,又好玩。
是一件就算不會賺錢也願意花時間去做的工作。
寫了很多我也不確定大家看懂我在講什麼,
就是個深夜夢迴的感觸吧?
200元的鹹酥雞配清酒,寫出來的文章,希望能帶給大家些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