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先買房還是買車的討論串,剛滿40的大叔有感而發,
想引入跟各位房版菁英不同的看法,但很可能等下就要被體制內的菁英們出征了…..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當個「好學生」,努力考高分、進好學校、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然後存錢買房、成家立業。這套標準答案聽起來沒什麼問題,甚至好像是條「安全的路」,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還是你只是拼命滿足別人的期待,卻從沒真
正為自己選擇過?
大家高中時一定都有被好友拉去翹課打網咖,還是去跟學妹去MTV摸摸。
你心中的天使跟你說這樣不對不是好學生,但最後的結果就你還是翹課了。
過了20年,我不相信你還記得你當時是翹了哪堂課,但你一定記得下了翹課這個決定後
你所創造的回憶。
我不是要叫大家衝撞體制,但只是要大家在這麼辛苦的社會中,
偶而為自己活一下也沒有錯。
如果現在能讓你再選一次,我就問你你後悔當下有跟好友翹課嗎?
雖然當時我們都知道翹課不對…..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卻發現自己不過是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日復一日地運轉,
像倉鼠一樣在滾輪上拼命跑,最後還是被收割。
拼了命工作、努力存錢、買房,以為這樣就是人生的成功,
結果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生活品質下降,真正想做的事卻沒時間、沒資源去實現。
這樣的人生,真的值得嗎?
說到買房,很多人覺得一定要先買房,這樣才「安穩」。
但如果這份「安穩」,是用未來十幾二十年的自由換來的呢?
你願意嗎?買房不是問題,問題是你真的需要現在買嗎?
還是只是因為社會價值觀告訴你:「房子比什麼都重要?」
其實,房子只是工具,不是人生的終點,
買不買,應該取決於它能不能幫助你人生跳階,而不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
有些人說,與其先買房,倒不如先買車。
這不是單純的物質比較,而是關於行動力與選擇權的問題。
車能帶來更多機會,能幫你省下通勤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甚至讓你在不同的地方找到新的可能。
如果你的產業需要靈活性,買車可能比買房更能讓你快速成長。
但如果你咬牙買了房,結果房貸讓你只能待在同一個地方、
不敢換工作、不敢冒險,那這筆投資,真的值得嗎?
問題從來不是「買房還是買車」,而是「你有沒有為自己做決定?」
如果你只是按照別人的期待過日子,一輩子努力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者」,最後卻發
現自己從沒真正活過,那才是最可惜的事。
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
你不需要照著課本上的公式來過每一天,也不用逼自己去追求別人定義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活出你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變成別人期望的樣子。
所以,別再遞延消費,別再等到某一天才開始享受人生。
勇敢嘗試新事物,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而不是把所有資源壓在一棟房子上、或被社會的標準綁住。機會只留給敢於
跳脫框架、勇敢選擇自己人生的人。
你想繼續當跑在滾輪上的倉鼠,還是想人生跳階,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大叔我也還在這人生道路上努力中!
※ 引述《yousking (京)》之銘言:
: ※ 引述《tfct (小尼)》之銘言:
: : 我如果是女生的父母
: : 不管是要交男友、玩玩、找老公
: : 有車都比有房重要
: : 因為生命最可貴
: : 用機車載我女兒 見ㄧ次打一次
: : 我如果是男生的父母
: : 為了尊重生命 一定是先送他一台四輪 二手也好
: : 如果父母出不起的白手靠自己的
: : 你如果是台積電工程師 、醫生、律師
: : 我看實務面 大部分還是先買車居多
: : 這些人就算延遲享樂先買房
: : 我倒覺得最後富有程度也沒多大的差別
: : 如果是家裡很普通 自己薪資也很普通
: : 如小學中學老師這種死薪水
: : 延遲享樂可能會有比較差別吧
: : 這種狀況可能就是自己選擇了
: : 不過房板老是愛替別人做決定
: : 管得很寬就是了
: 房版真的很喜歡把(買房)冠上至高榮耀。
: 好像不買房就是人生無目標的89
: 好像不買房就是不懂延遲享樂
: 你各位想過嗎?有時候買車不見得是虛榮心
: 買車,很可能是需要送貨的小老闆
: 買車,很可能是跑Uber的生財工具
: 買房可以解釋為(一個人生里程碑)
: 但別搞錯了
: 買房從來就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
: 你可以因為首次買房,分享內心喜悅
: 你願意分享,大家也與你同喜
: 倒是不用一直捧高買房成就
: 而貶低其它選擇
: 選擇這東西,沒跑到終點,也不知道誰贏誰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