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轉貼自本人的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Notyet
有意見或感想要交換歡迎到我的部落格留言。
==================================以下是正文==================================
《滿城盡帶黃金甲》給人的評價一向兩極,在這裡我想以分析的方式做出一些討論。
就從故事的時代及背景談起。
最大的問題是:王的名字。
片子一開始,就以字幕交代了時代:唐末,五代十國。
但是五代十國那麼多國,是哪一國呢?雖然知道很有可能是劇組為了方便而故意挑選
這個紛亂的年代,讓我們查無可查,但是從劇中的地域及年代還是可以稍做推論的。
有人以「孟知祥」套上周潤發所飾演的王,但是我們知道就地域及時代而言,跟孟知
祥是扯不上的。
就地域而言,太子嘗求請外鎮「青州」,太醫蔣亦儒又被指派為「肅州」刺史。可見
這一國的疆域東至山東半島,西至甘肅一帶。而孟知祥乃是後蜀開國之君,活動範圍在四
川一代。就時代而言,孟知祥稱王不過七個月就死了,而劇中之王,坐龍位至少有十多年
之久。
又有人以後梁為本劇中之「國」,我想應該也不是。王后既曾是梁王公主,王絕非梁
王,哪有身為國君而娶宗室女的呢?
王既不姓孟,又不姓朱,那應該姓什麼呢?
首先要說的是,從地域來看,這國家絕非南方十國,所以必定是北方五國(後梁、後
唐、後晉、後漢、後周)之一。其中後梁已經可以先排除了,而從劇情中可以曉得,王與
王后結婚不過十多年的事,後漢、後周的時代相距太遠,又可以先排除了。所以剩下後唐
、後晉兩國。
那麼,是唐,還是晉呢?
就事理而言,唐跟梁是仇敵,後唐真正的開國主李存勗承其父李克用遺命,以復仇為
念,不大可能娶梁國公主,事實上也沒有他娶梁國公主的記載。在人物個性上,李存勗雖
沉溺於樂舞,最後招來伶官的叛亂,但是其本人不失為一英雄人物,觀其「函梁君臣之首
,告於太廟」,又是何等威烈,似乎與本劇中的王那種陰險狠毒無法聯想在一起。
而後晉開國主石敬塘,本身便是為求貴顯可以不擇手段之人,觀其甘心向耶律德光稱
「兒皇帝」,可知其本身個性中無恥之一面,似與本劇中的「王」較為接近。其年代與後
唐莊宗、明宗相接,娶明宗公主,不是梁王公主,但是若認定為劇組對時代的錯置的話,
倒是可以將石敬塘視為「王」的原型人物來考慮。
那麼時代背景的方面到此可以算是有了初步的推論結果了。
再來來討論劇中人物及故事情節的安排。
就算只看過預告片,也應知道這是一部關於宮廷鬥爭的片子。
而這段宮廷鬥爭的內幕就糾結在一個人的身上:皇太子元祥。
我覺得元祥之名跟元成一樣,都是故意取相反之意。因為元祥此人實在無所謂「祥」
可言,正如元成最後終究一事無「成」。
故事的發展由糾纏在元祥身上的兩段亂倫之情開始。
王后之所以要發動兵變,由於王下毒害她。王所以下毒害王后,是由於王后與元祥之
間的不倫關係。
這是故事發展的主線,當然,並不是唯一的線索。
王的元配、元祥的生母與蔣太醫一家,在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舉足輕重。
而蔣嬋,在這個故事中最無辜的一個存在,在她得知這個與自己癡戀多時的人竟是同
母異父的親哥哥,大叫狂奔而去的那一幕,除了令人感到可憐之外,其實也不無感歎。
其實這個劇情的設計是十分錯綜複雜的,所以為了配合兩小時的電影播放時間,把裡
面的每個人物都描寫成了典型的扁平人物,實在有點可惜。
故事中的感情線/網
王的典型就是「陰險狠毒」。觀他對待元配及王后,甚至蔣太醫一家,都不脫這個典
型。但是其實他對三個兒子不無舐犢之情,從他對元祥的慈愛,對元杰的提攜,對元成的
教育都可窺見。我覺得如果把王的角色重心放在他對三個兒子的天倫情深,這個角色肯定
會更有看頭。
但是其中也不乏線索。
他對元祥的慈愛是很明顯而且到處可見的,不但一再強調元祥是他「最鍾愛的兒子」
,甚至元祥跟王后之間的不倫戀他也寬容地認為「不怪你,我知道是她勾引你」,而把所
有的憤怒都指向後妻,對後妻進行可怕而狠毒的報復。
對元杰,他的方針是訓練他成器,從放他出去天福官驛戍邊,到親臨天福官驛考核元
杰的武功,甚至後來興起改立元杰為太子的念頭,在在表示元杰對他來說是最值得驕傲與
欣慰的一個兒子。
對元成,因為他的身份既非嫡長,又是庶出(顯然元杰跟元成都是後妻所生),所以
對元成的安排就是保他一生富貴,抑制元成爭先、爭權的念頭,但可惜元成無法體會這一
點,後來王親手打死元成的時候,那種近乎瘋狂的狀態,其實也表現出他內心的哀痛(當
然有一半可能是為了被元成所殺的元祥)。
再來說到王后,這個王后對元祥的愛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決定兵變的那一刻,
還不忘給元祥準備退路。她選擇告訴元杰真相,讓元杰動手,避免了元祥處境的尷尬,又
繡了一件上有暗號(菊花)的衣服,要元祥穿上,是為了保護他的安全。
但是王后對元杰、元成應該是不無慈愛的,元杰是王后所生的長子,所以對王后的孝
敬是有目共睹的。而元成可能從小認為自己被忽略,所以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其實
以他個性之任性幼稚,難保不是從小嬌生慣養給養出來的。
元祥這個角色,從頭到腳都散發著「不祥」的氣氛。先是與王后亂倫,再來是與蔣嬋
之間的私情,這兩段亂倫關係造成了全片悲劇的核心。他也許「仁愛孝友」,但是他孝友
過了頭,仁愛過了頭,變得近乎愚孝,近乎濫情,而他自己卻又無能、無力、沒有那個膽
子去改變。無論王或王后,都想保護他,最後卻誰也保護不了。而他自己也保護不了所愛
的人,保護不了自己的家,甚至最後保護不了自己。
關於元杰,從頭到尾的定位就是「孝敬」,對王的敬,對王后的孝,一度使他感到不
能兩全的無奈。但是他不忍看到母親再為毒藥所苦,所以才決心發動兵變。最後也為了這
點不忍心,而選擇自殺。他應該是這故事中最為正面的角色,但是限於演員的演技及劇情
的鋪陳等問題,沒能好好發揮,是滿可惜的。
元杰與王在天福官驛一場考校武藝的父子對決,可以說是對後來決戰的偷寫場面。也
可以從中觀察到後來的結局走向。無論元杰如何攻擊,王始終「身不離座」,表示他從頭
到尾都「坐得穩穩地」,這有很值得注意的象徵意義。
而元成,從頭到尾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典型。他本來可以遠離風暴,安安心心地安
享富貴,卻偏要爭強爭權,對現實不滿,對父母充滿「怨恨」,對長兄只有「鄙視」,對
次兄無限「妒忌」,最終造成了他悲劇的結局。其實他的角色始終沒有發揮大作用,除了
讓元祥結束生命的那一劍。
蔣太醫一家,是這一連串事件中的犧牲品。
蔣太醫被滅口是有理由的,因為他知道太多,為王做得太多了。他對王的「忠」,其
實是所謂「愚忠」,這份「忠」卻是他滅門的契機。
直到他的夫人進宮被發現,又多了一個理由。
蔣太醫的夫人(王的元配)是王最不願意面對的過去,他寧可當她真的死了,也不願
這個人、這件事繼續存在下去。她對王的「怨」,顯然是王無法忽視的一個存在。
那一幕滅門血案,其實是藏在王內心深處的兩個殺機。
蔣嬋是最無辜的,她不知道她一心癡戀的人是她的親哥哥,她不知道母親與王的關係
,而父親為王所做的事她雖然知情,卻也只能照辦而已。
現在來談談其他部份
首先談到色調的處理。
全片瀰漫在一片金碧輝煌的奢華中,金黃色顯然代表了富貴、窮奢極欲。從搗藥的杵
、研缽,到藥方的內容,到國王藥氣浴用的龍椅,到王后的梳化妝等等,到處可見這種華
貴奢靡的色彩。
另外在一定程度上金色還代表了「正統」的觀念,在衣飾上金黃色只有國王跟王后可
用。當然我們會注意到元杰的部隊穿的卻是黃金甲。我想這可以解釋為因為元杰代表了道
德上的正義,而非政治上勝利的正統。
裡面偶爾還有出現紅色、綠色等。紅色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血腥,而綠色則暗示了王
的心機之狠「毒」,如裝藥的琉璃盞,便是綠色的,而琉璃盞內裝的,是「西域草烏頭」
這道毒藥。這是色彩上的暗示。
再來是器物、宮室、衣飾等。
如前所說,器物、衣飾、宮室等都充滿了金黃的華貴之氣,而在宮室上比較突兀的表
現則出現在菊花臺。
菊花臺是圓形的高臺,底下有一整片的菊花床。上面是一面方型大桌,體現著「天圓
地方」的概念。王還特意點出,「方圓」即是「規矩」,暗示要家人各守「規矩」,這也
是一筆偷寫。
還有,我發現了最有趣的一點,就是原來皇室一家子,只有太子元祥(最懦弱最無力
的代表)及次子元杰(全片唯一只有正面形象的代表)兩人,沒有私人軍隊。
王的那支暗殺部隊跟日本忍者太相像,實在有點突兀。其他都還好。
另外,宮廷中的報時,居然還引用《詩經》,好像有點賣弄學問的味道。不過,寅時
天有那麼亮嗎?寅時是清晨五點至七點,天應該還沒全亮才是。
總的來說,《黃金甲》是一部負載了很多企圖的片子,在美學上、在劇情上、在器物
、宮室、衣飾上,都盡可能地考究。但是正因把太多的企圖跟因素都放在一起,反而顯得
有點失焦,什麼都想做到,卻什麼都是只有一點點。再加上有些地方受限於演員的演技及
劇情的安排,表現出來的感覺有些不足,這些都是頗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