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awu (院長)》之銘言:
: 平舖直敘的安排很好懂
: 但就少了原著裡時空片段銜接、斷點錯落的美感
可是這樣換觀眾看不懂呀:)
這是文字與影像終究不同之處囉。
: 再來是劇情
: 我比較喜歡原著裡少了一點人性的易先生
: 不喜歡電影裡那個坐在麥太床沿眼眶含淚的易先生
: 在我的解讀裡易先生該是冷峻如蛇蠍般的人物
: 他的多疑、猜忌、官場歷練和那些鬥爭早就建立起厚如銅牆的保護膜
: 不會輕易被王佳芝瓦解
不容易喔。只是電影只有短短150分鐘,沒辦法細細拍出怎麼瓦解吧XD
還有小說裡,易先生一直強調王佳芝是他的「知己」,所以我想張愛玲也是認
同易先生是相信王佳芝的。
: 但我猜動了情的易先生會比鐵石心腸的易先生要討巧吧
: 對於觀眾的觀感而言
小說裡的易先生的確冷酷許多,所以張愛玲甚至沒有給他名字。像是有些刻意,
一方面,特務人員本不該有名字(有我看也是假的吧),另一方面,一個沒有名
字的人,就像一個沒有人性的人。
但我想李安心裡,應該是很喜歡易先生這個角色,所以他給了他名字,所以他讓
他有機會展現溫柔,(所以他讓他帥一點XDDDD)
我私心認為,易先生是冷酷,但不是真無情。小說裡,他斃了王佳芝後,腦中
千迴百轉全是王佳芝。他對時事其實是不太關心的,只是在盡自己的工作義務。
這個工作剝奪了他的人性,可是王佳芝讓他重新找回他的人性。所以他想著,
「他對戰局並不樂觀。知道他將來怎樣?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
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
相干了。」
我想李安是因為這樣所以決定讓易先生變溫柔了吧。某種程度上,李安也似乎在
說,雖然男人在做抉擇時,他終究要回歸扮演他男人的角色,但鐵漢錚錚,心中
仍有絲縷柔情,纏繞不去的。
張愛玲知道這一點。只是她是個女人,她理解男人的無奈但並不那麼想原諒男人
的無奈。而李安是個男人,他當然理解男人的無奈,不但理解,他還要拍出那無
奈,也算是為男人平反吧XD
所以當然就有了兩種易先生,韻味各趣:)
: 李安把這個故事說全了
: 大致上是恰如其份的
: 關於王佳芝背影的舖陳─被父親遺棄、缺乏親人關愛─讓後來她悲劇的人生更有所本
: 只是我一直不懂當初王佳芝加入這個愛國行動的動力為何?
她是一個大學生。這是一種同儕的力量。當大家都要這樣做的時候,妳就會
想跟著這樣做。就像現在的大學生,如果大家說要去夜遊,妳當然也會跟著
想夜遊,就算妳明明就是個晚上十點就要睡覺的人。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啊XD
: 全片裡讓我幾乎落淚的點其實是演話劇時全場高喊"中國不能亡"的那幕
: 就整個全身起雞皮疙瘩、收拾不住的感動
: 很懷疑外國人來看這片能夠理解多少
: 那個時代背景的動盪不安跟國仇家恨
: 我都有些進不去了
: 何況是對中國歷史更不熟悉的外人呢?
其實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只是它發生在時局動盪的時候。所以不管小
說和電影,側重的並不在於戰爭,而是在戰爭底下的愛情。
而我相信老外這種戰爭經驗應該也不少吧,愛情經驗更是世界統一的吧。我想應
該是可以理解的:)
倒是蠻希望李安能用這部電影征服外國人。斷背山紅其實我覺得還好,畢竟那是
他們的文化背景,我想如果老外私心再怎麼覺得拍得soso,可是想到是個外國人
拍了跟自己文化有關的故事,光這點就加分很多。
人不親土親嘛。如果史蒂芬史匹柏也拍了個台灣故事,不管他拍成怎樣我也是會
很努力給他拍拍手。
可是要是色‧戒也能在國外告捷,那可真的是華人文化的大勝利。光想像我都會
覺得熱血沸騰。
李安,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