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發現自己提到三部電影:投名狀、三國、黃石任務
雖然都是小提結局,不過還是放防雷頁較好。
寫不出有條理外帶時序清晰的行句,大概就是因為額葉裡一堆糾纏不清的
神經線造成的吧。接收混亂,傳送到記憶區時,跟著雜亂無章,最後,連邊緣
系統也一起口吐白沫了。
三國志從五代玩到十一代,羅貫中的大字注音版三國演義也翻過無數遍,
不過我只看過前半部,因為小時候家裡環境不是很好,家裡的東西不論是書還
是衣服都是撿人家不要的,所以我的漫畫版愛迪生傳,永遠只有封面封底,南
丁格爾傳則剛好相反,只有內文而沒有書皮。至於三國演義,就只有到前半冊
。原本,以為自己會看到用史詩的磅礡所描繪出的那份在五虎將中,趙子龍與
眾不同的氣質,誰知,三國與黃石演的,都是身邊的小人物劇場,前一部電影
從趙雲傳變成三國之見龍卸甲,後一部電影則從霍克傳變成黃石任務。他們要
把場景拉得更開闊,讓小人物在亂世的背景下,來得更加渺小,更加動人。
羅平安與趙子龍其實都是小人物,也許更可以把他們兩個都當作趙雲。當
羅平安問趙子龍:「為什麼要打這一場仗?」時,我幾乎有一種同時間見到十多
年前「五億探長」電影裡,那位港警問雷洛:「點解要當差?(為什麼要當警察)
」的錯覺。雖然子龍的回答婉轉了許多,但我相信一切都是為了「吃飯」,找個
方法、藉口、工具、口號,讓自己在亂世中活下去,就像「投名狀」裡的土匪
、清軍、太平軍,就像「三國」裡的三國,就像「黃石任務」裡的國民軍、新
四路軍、難民。
什麼是「理想」?那興許是填飽了肚子後,才能有的奢侈。小人物沒有理
想,就像羅平安只想著滿足基本溫飽與虛榮,可以衣錦還鄉;就像趙子龍終於
開口問佛祖:「為什麼這樣對我?」(我好像聽到二虎的陰靈一起開聲),終於開
口問自己「我到底為何而戰?」;就像霍克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說的「我是世界
上最幸運的人」,因為他讓這些孩子平安地活下去。
三國裡,勤王轉眼間就可以稱帝,統一三國的並非三國之一,撐最久的竟
是孫家秀主。投名狀裡,勝者一下子就死亡(有如三兄弟),甚至是覆亡(有如
太平、清軍)。戰場很大,屠宰場就在天地之間。史書上的每個字,其實都代表
著幾萬條人命,戰死的、餓死的、病死的、受屠戮的、連誅的,不單只撕下一
頁會滴出血來,簡直整本都冒著血腥氣。
何必為了五虎將,為了三國,甚至各個朝代的英雄人物、君主帝王喝采?
其實,光榮並不存在,世間是無奈的,就像子龍卸甲一般無奈。
英雄也不存在,功績是虛幻的,就像戰場枯骨一般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