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衝著導演跟演員陣容去的
伍迪艾倫、哈維爾巴登、最少還有正妹潘泥洛普跟史坦利喬韓森
這部片子的確是很深刻在處理愛情課題
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自己是否理解自己,愛的人是否真的能理解自己
一夜的浪漫或是一生的安定
到底對於人生來說重要的是什麼
然而在這一切背後,讓我最驚訝的是
這部片竟然很精準的拿捏了現代性與後現代間的衝突
現代性,簡單來說可說是現有文明社會下的理性觀念與文化
一套穩定被世人認可的價值與秩序
包含婚姻、包含愛情
所有的現代人都可說在其下成長
也包括Vicky和Cristina
Vicky的未婚夫Doug以及其所代表的安定生活
便是「現代性」的代表,合理的、守秩序的
穩定、可預期、看來令人安心具有某種秩序
但同時也缺乏彈性,同時會無法接受秩序外的概念
因此Doug會不喜歡Cristina
因為Cristina呈現的就是一種後現代的生活方式
後現代,無法定義,無法預期其終極目標
用旁白的話來說,Cristina「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這正是後現代所呈現的特質,不斷的批判、解構
卻無法建構出自己想要的社會
若將後現代實踐在生活中,那就是一個「死而後已」的態度
不停的追尋、不斷的尋找,一個可能不存在的終點
對於Vicky和Cristina來說,巴塞隆納都是一個意外
透過Antonio她們體驗了一種未曾想像的生活態度
不同於Doug所代表的理性和秩序
也不同於Cristina的批判與流浪
Antonio所反應的可說是一種以感性引導的生活態度
或著可說他所代表的是浪漫主義
他不猶豫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慾,但卻又在某些關頭會採取理性思考
比方說他對Vicky和Elena態度
就是以情感為先,但卻還保有理性
然而,在某個程度上,我會覺得Antonio的確只是Elena的模仿者
因為Elena所實踐的是拋去理性的純感性
某種程度上,她會讓我想到尼采的酒神
「酒神狀態的迷狂,它對人生日常界線和規則的破壞,期間,包含著一種恍惚的成分,
個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都淹沒在其中了。」
在劇中的確有提到Elena在藝術上比起Antonio更有創造力
同時也更瘋狂,因為Antonio一定程度上還有辦法和理性調和
Elena卻完全背離了理性,完全的失序
也因此
Vicky和Cristina透過Antonio的引介開始認識到以感性和情慾為先的另一套價值觀
Vicky開始思索Doug以及和Doug將要一起度過的人生是不是他要的
那事實上便是一種現代人的存在焦慮
那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看似最穩定的事物
卻可能僅是虛無
Judy的存在正是提示了,這套長期以來的制度或許只會造成人的不滿足
Cristina卻是體驗到了理性外的另一種可能
那看似是他想要的
一種在不穩定中形成的穩定
但,她卻無法確定這是她的終點
她無法就此終止自己的流浪
她必須持續旅行持續尋找
因為她無法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然而除此之外
Elena和Antonio的關係卻也更耐人尋味
他們如此相似卻又無法在一起
他們都明白自己愛著對方卻無法好好相處
除非他們擁有一個調和劑Cristina
這邊,或許也是對一般觀念的挑戰
他們很配,但是不適合
他們可以戀愛,但是不能夠兩人
的確,沒有人規定戀愛是只有兩個人可以談的
只是我們都很習慣兩個人談的戀愛,而對三個人的世界感到匪疑所思
Elena和Antonio問題或許在於兩人的情感都很豐富
Elena的愛是毀滅與佔有,Antonio的愛是直接而自由
因此,Cristina做為兩人都愛的第三人
而成為了這段關係穩定的基礎
然而當只有他們兩人
濃烈的情感只會成為衝突的火引
然而整部片的焦點還是在於Cristina和Vicky
美國與巴塞隆納,理性與浪漫
遵從正常規範的女子,與不斷懷疑抗拒的女子
穩定而空虛,與不斷流浪而依舊空虛
這似乎提示了我們
人類生活的不完滿
除了愛情之外,整個人類歷史
始終都在建立規範/打破規範的辯證之中發展
我會覺得愛情只是這部片給的一個隱喻
事實上那樣的衝突可以推到無限大的人類社會
選擇相信當下,還是期待未來
我們是否能有比現有的更好的選擇,進行革命還是擁護現有
這始終都只能在實際經歷中才能知道
Cristina只有在停下的那一刻才會知道流浪與抗拒穩定的代價與收穫
Vicky也必須花費許多時光才知道他所選擇的正不正確
我們也一樣,而且,除了愛情,這樣的衝突還會發生在許許多多的抉擇之上
或許Doug是最幸福的吧,因為他可以單純地相信一切
就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裡卡列寧
能夠喜愛那無止境的重複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