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朋友約去看了搖滾啟示錄,說搖滾不是那麼搖滾(不過他進入搖滾名人堂),
說啟示錄卻是恰到好處。
這裡要順便提到英文的片名,
"I'm not there"
是他一首歌的歌名,有人解釋的很清楚,請點連結。
http://blog.roodo.com/cenobite/archives/3775469.html
我完全是由喜愛音樂的角度去看的。
這部片子可以說雜亂拼接,但是我覺得他是從音樂的轉變去陳述故事的行進。
但是他的經典(民謠)卻不斷的在背景音樂裡以自己的聲音重現。
並且說出影像中該段故事的感受(也可以說導演一邊用音樂說故事一邊用影像說故事)。
其中分為幾組
1.小男孩、Richard Gere(意象的音樂路程詮釋)
2.Ben Whishaw、Dob Dylan(自白式的陳述)
3.Christian Bale、Heath Ledger(感情、婚姻、剛出道以及出道後時期)
4.Cate Blanchett(成名大眾期)
我做個時期的詮釋好了
小男孩->Christian Bale->Cate Blanchett->Heath Ledger->Richard Gere->小男孩
然後循環,至於自白式的陳述是穿插其中的。
(有人說在最後Bob Dylan會出現,我倒是沒有把List看完啦...)
也有角色評,請點連結。
http://bobdylan.catchplay.com/
從音樂,感受到他的憤世嫉俗,感受到他對於婚姻的矛盾,感受到他在福音裡得救,
感受到他的才華洋溢....
============
關於才華這點我對於之前的一個新聞以及我當兵的經歷有所心得,
有人(蜘蛛人的老爸)說"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反過來
也可以(當兵的學弟)說 "責任越大,能力(也得)越強"
上次看到新聞說:憂鬱症的患者EQ當然是比較低,但是IQ卻有異於常人的提升
你也可以這樣說:凡人為了突破IQ的限制而使自己陷入憂鬱症的泥沼。
而或許像Bob Dylan這樣的天才因為憂鬱迷幻又更突破了天才的境界吧。
===========
看這部片,帶著你喜歡音樂的心情,帶著你對美國(流行音樂)歷史的好奇心,
用眼睛、用耳朵、用腦袋去享受這場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