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雷到尾,小心服用)
跟朋友在上海看的,原本打算是要看「葉問」,可是那
天剛好「赤壁」上片,結果把時間都擠掉了,只好不甘心
地買票入場。
我沒有看過上集,但是角色情節也聽的夠多,所以理解
劇情完全沒有困難。看的途中時常感到不耐煩,一度有閉
目養神的想法;所幸戰爭場面處理的相當熱鬧,所以度過
了精神不振的時刻,撐到了結尾。
總體而言,評價應該比上集要來得好一些。惡搞沒那麼
多,場面又是大製作砸錢打造,加上故事簡短、主題跟著
明確,因此若以「訴說一個故事」來看待「赤壁下」,吳
宇森基本上該做的都有做到。不過若以更嚴苛的角度來審
視這個作品,則我想「赤壁」做為一個古裝戰爭劇情片,
其品質距離去年的「投名狀」,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可能會有人質疑,明明兩個作品的出發點就不一樣,為
何要擺在一起比較?我想,這裡拿出「投名狀」做典範,
只是因為「投名狀」是非常完整的一部電影。陳可辛把情
節、演員、角色、氣氛、場面調度、剪接、甚至配樂、後
期製作等各項環節,統整的恰到好處。因此,不僅故事的
主幹明晰,其所傳達出的訊息及拋給觀眾設想的問題,都
具有相同的面貌與力道;而就是這種完整度使得「投」片
的藝術性發芽突破了它商業片的表面身份,使得它不僅表
面上光鮮亮麗,內在的深度更為觀影者所珍惜。正因「投
名狀」具有這些優點,所以可作為其他古裝華語大片的楷
模;因此我並不是單把兩部片拿來作評比,而是看「赤壁」
在上述這些環節中是否也同樣達到應有的水準,或是可以
更好。
所以話說回來,「赤壁」的表現究竟如何?用最簡單的
評語來說明,就是「動口不如動手」,也就是武戲不賴,
但文戲令人嘆息。
先說說優點,也就是戰爭場面。我因為沒看過上集,所
以問了身旁朋友下集是否更加精彩。朋友說上集的動作比
較重視武將的勇猛「戰鬥」,例如趙子龍單槍匹馬殺進殺
出;而這集由於場面更大,所以兵卒之間的廝殺、戰船碰
撞等「戰爭」經過躍升為重頭戲。這個答案是我樂於見到
的,因為若要把戰爭(即便是古代)拍的寫實,則過於強
調一人之武勇顯然就脫節了。就我在片中看到的場景,影
片中段的草船借箭驚險中不失趣味;夜間突吹東風、東吳
火船深入曹艦放火,看得出製作與拍攝的難度;乃至天亮
後蜀吳將領率兵攻打曹營本陣,一方面要活捉曹操、一方
面要救出小喬,則在武打與戰爭「虛與實」的融合中下了
不少工夫。這些動作戲本來就是赤壁的重點,也是吳宇森
的強項,因此這些部分令人目不暇給,尤其剪輯的功力甚
高,為本片加了不少分數。
然而,除此之外,我並沒有在本片的其他重要元素中,
找到另外可以讚賞之處;甚至說難聽一點,單看動作場面
「赤壁」可稱得上一流,可是一把鏡頭從廝殺的群體聚焦
到各個單一的角色身上,則本片的水準就一落千丈,直入
庸俗、媚俗的境地了。
這話是怎麼說的呢?舉個例子,此片的開頭是趙薇飾演
的孫尚香,在孔明的計畫下潛入曹營蒐集軍事機密。先忽
略掉合理性問題,我們看編劇為這個東吳公主設計的橋段
是什麼:遇到一位只會踢球(蹴踘)的傻大個士兵孫叔才
(佟大為飾),後者因為孫尚香的暗中相助贏了球賽而升
為千夫長,然後兩人發展出一段介於Puppy Love與「梁祝」
的情誼。孫尚香後來透過孫叔才幫忙從曹營脫逃而回,最
後兩人在戰場上以真面目相認,但孫叔才隨即死於亂箭之
下,孫尚香抱著他的屍體痛哭。
顯而易見,孫叔才在片中有著十足的功能性,也就是扮
演戰爭下「沒有選擇餘地」的小人物,並以不可能有結果
的愛情收尾,來表述出此片的反戰意味和人文性。基本上
我不反對這樣的安排,因為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中向來都含
有著對和平的期許(白鴿);不過,讓我詬病的,是孫尚
香與孫叔才的角色設計及互動,真的淺顯過了頭,簡直比
七零、八零年代邵氏電影中的人物還要單薄。即便本片面
對的可能是對藝術性要求不高、只求看得懂劇情的普羅大
眾,但我仍舊認為「赤壁」中充斥太多如此幼稚且浮面的
角色塑造,而這對於一部戲是否能夠「有血有肉」,絕對
起到關鍵的作用;以此點觀之,則「赤壁」是個徹頭徹尾
的失敗之作。
孫尚香在片中重要性不高,孫叔才更只是個粗陋概念的
剪影罷了,我們可以尚且不提,但重要角色呢?第一男主
角周瑜,在上集表現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在本集當中,他
完全沒有一個完整的人格。影片花了很多功夫打造周瑜,
時而讓他投壺俱中,顯現其鎮定穩重;時而讓他在家中舞
劍(小喬則在旁邊泡茶,不時投以關愛的眼神),說明他
的風采翩翩;有時讓他面對諸葛亮相互較勁惺惺相惜,有
時則讓他校閱將士悲壯萬分。但無論梁朝偉多麼努力地皺
眉頭或翻筋斗,周瑜還是活不過來,依舊扁平地貼在失敗
的劇本頁面上。好死不死,劇組找來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
演出小喬。這個習慣於以完美表情面對鏡頭的美女,其實
頗能表達出小喬的溫良恭儉讓,個人並不反對這個安排;
但錯就錯在吳宇森的劇本太不細膩,不能有效支撐林志玲
這個不懂表演的生手,因此周瑜和小喬看上去的確是一對
模範夫妻,但難以感受他們之間的恩愛何在。如果不是上
集的床戲和本集一些刻意為之的橋段,我根本不會認為他
們相愛,更別說在之後的劇情中能有效顯現出小喬犧牲自
己的偉大和不慍不火。
男女主角尚且如此,其他人當然幸運不到哪去。張震的
孫權就是從頭到尾一副臭臉;關羽張飛...就是關羽張飛。
而曹操呢?我必須說張豐毅的表現可圈可點,事實上曹營
叫得出名字的也就只有這個主帥一人;因此當周瑜諸葛亮
劉備孫權輪番表演完了以後,鏡頭轉到曹營只能靠張豐毅
撐住場面,而他也確實做到了。無論是喝酒吟詩、處死蔡
瑁張允、毒殺蔣幹,以及在病房中的演講,都是靠著張豐
毅的氣勢使得魏、吳雙方不致失衡。但可惜的是,這一樣
是張豐毅個人的功勞,而不是編導所創造。另一個重要人
物,金城武飾演的諸葛孔明,也是一個十足的功能角色,
只是他出現的目的大部分是為了表現喜感;在我個人看來,
金城武的表演方式也顯然與他人不同,不在演「歷史劇」
的姿態當中,反而更偏向於日劇中,一些輕鬆詼諧角色的
演繹方法。
因此,當角色編寫就無法使其立體,則角色之間的情感
就更加無法建立。前面提到的周瑜小喬是一個例子,周瑜
和孫權之間的君臣之情同樣也極不明顯,甘興的壯烈犧牲
當然也就變得無關緊要。到頭來,觀眾似乎是用影片來對
應著腦中的三國知識,來合理化一切的劇情推演。更糟糕
的是,「缺乏情感」的缺點更從人物延伸到了橋段,因此
小喬的單身赴會激不起我的半分不忍之情,周瑜要保國又
要保家的心情難以被觀眾體會,甘興之死引發不了震撼,
孫叔才死在孫尚香懷中更叫人無從落淚。最有趣的是眾人
把湯圓分給周瑜吃,戲院的觀眾都在竊笑,因為大家都只
在想「這樣搞下去周瑜會噎死的」,而沒有感受到那股團
結一心的氣氛。所以到最後,儘管戰爭畫面在視覺上效果
十足,但沒有人會跟著戲中的孫權周瑜諸葛亮一起緊張,
或是跟著關羽張飛趙雲一起熱血沸騰。我不禁要問,拍出
「英雄本色」的吳宇森,怎會搞出這樣一個空有畫面卻無
激情的電影?
好吧,也許我們可以說,因為歷史讓大家都知道,赤壁
之戰就是孫劉聯軍把曹操打敗,所以大家不會緊張。但真
的是如此嗎?那「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呢?大家都知道諾曼地登陸成功,難道我們看的時候不會
為那些中彈倒地的士兵而難受嗎?我前陣子看了一張影碟
叫「重見天日」(Rescue Dawn,或翻「搶救黎明」),講
的是一個美國飛行員(Christian Bale主演)在越戰期間
飛機失事在老撾(Laos),被越共抓到後歷經虐待、囚禁
之後逃出戰俘營,最後在深山中自力求生直到獲救的故事。
這是真人真事的改編,因此我在觀看以前就知道他最後平
安歸來;但是我在主角預謀要逃出來的時候,居然緊張到
渾身發抖!我後來回想,才發覺除了歸功演員以外,那部
片的拍攝手法盡量讓觀眾感覺到寫實,所以看的人不會抱
著預設的心態看片而事不關己。轉回「赤壁」,明明有許
多可以強調雙方實力懸殊的點卻不說,只用了幾個遠景的
CG畫面對比出曹操船隊範圍之廣,和孫吳軍的寥寥數支戰
船。我必須說,在揪住觀眾的心這一點上,吳宇森簡直退
步到連學生導演都不如了。
除了上述這些,我認為還有一點,是讓「赤壁」難以成
為佳作的決定性因素,就是結尾的虛矯。在歷史中,曹軍
之敗主要是水土不服帶來的疾病,因此曹操不得不退兵以
安養生息。演義中則巧妙地渲染了一段曹操敗走華容道,
被關羽放掉一條小命;這個安排讓關公與曹操二人的形象
做了個鮮明的對比,雖不合史實卻極具魅力。而「赤壁」
呢?不知道是受了「真三國無雙」的刺激還是怎樣,居然
一群猛將打入曹操本陣大營,然後讓曹操與周瑜兩人拿劍
互相脅持(這倒頗有吳宇森之風就是了,因為連孫權都充
當起狙擊手了)。OK,這也就算了,再來小喬被夏侯X抓
住了,一陣混亂之中被從高樓拋下,結果眾人合力一面逮
住曹操,又讓周瑜成功救到嬌妻。嗯,猛一看還能回想到
幾分「縱橫四海」中周潤發與張國榮的合力無間。再然後
呢?曹操披頭散髮不肯相信自己失敗了,然後蜀吳諸將把
他團團圍住,我心中都開始納悶「這歷史發生過的事情要
怎麼收尾才好呢」?結果周瑜扶著小喬走出來,對曹操說:
「你走吧,從哪裡來的就回到哪裡去。」接著鏡頭帶到周
瑜的特寫,他悲憤地說道:「這場戰爭沒有人是贏家。」
而後所有人忿忿離去。
看完這一段,我真的嚇得嘴都合不起來。然後鏡頭開始
拍滿地的屍體,還有抱著死去的孫叔才,流著兩行清淚的
孫尚香。我簡直無法相信,包括吳宇森本人在內的四個編
劇,居然想不到比這個更好的結局!我能夠理解為了劇情
高潮需要,必須安排周曹二人的正面對決,但是犧牲無數
好不容易打贏了仗,敵人大頭都已經抓在手中,卻好似突
然想到「唉呀,我們不能竄改歷史呀」而決定把曹操給放
掉,這簡直是小學等級的作文。難道說周瑜其實心想:「
反正我都把你家的馬放光了,你這老賊就自己走回洛陽,
累也累死你~」嗎?這已經不只是劇情合理性的問題了,
而是編劇在最後兩分鐘自己打了這兩集「赤壁」一個大耳
光,因為無論吳宇森想要藉由「赤壁」強調的是戰爭的殘
酷還是人性關懷的價值,這個精神錯亂的安排都讓一切變
得空泛而虛假;這個安排才是真的讓整部片成為「兒戲」
的原因。
所以說,「赤壁下」究竟是個怎麼樣的片子呢?明白說
就是「賀歲片」吧!觀其場景就是能大就大、能華麗就華
麗;配樂是時而悠揚時而壯闊,然而都不脫日本KOEI光榮
公司「三國誌」配樂的那個調調;看他的鏡頭就是一直take
超近特寫來製造角色份量,導致周瑜和諸葛亮在同個畫面
裡說話時,鼻子都快貼在一起了。整部「赤壁下」(上集
我不清楚)就是噱頭的拼貼,然而最大的噱頭,亦即豪華
演員陣容,真正得到發揮的卻十分有限。不是我誇張,就
算今天片尾不是周瑜和諸葛亮道別,而是全體演員站一排
拱手向觀眾說「恭喜發財」,我也不會覺得奇怪。
總而言之,吳宇森網羅了兩岸三地眾多大明星,來成就
一個華人世界最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其所面對的挑戰確
實驚人。我無法否認吳的努力,尤其是大場面的成功調度
絕對是近來華語片的一個指標;然而我也不能假裝沒看到
「赤壁」在劇情上的致命失誤,這讓運用大卡司的後果卻
變為同時埋沒了這批好演員。同時我也在想,像這樣子的
古裝戰爭或武俠片,究竟還能夠繼續增進到什麼地步?我
們目前已經看到了「投名狀」這樣的優異之作,而「赤壁」
即使不能算是頂尖電影,但它業已超過張藝謀、陳凱歌等
人過去導過的那些不成熟作品;它也理當要成為日後類似
題材的墊腳石,這才能變成華人電影圈的共有資本,並創
造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