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容易辨識的物體在畫面上移動的像素太慢
或者也能說太快
在一些環視某一座山峰或者礁岩時
因為我們的焦點被引導在主體上
所以會自然的忽略背景的移動
但也因為這種移動速度非常快
讓180度的快門角度無法準確紀錄物體的型態
所以會產生動態模糊
而某些lag的鏡頭
是因為24fps的間隔太大
所以在某些直升機鏡頭中
因為格數太少
但移動的速度卻讓180度的快門角度能夠紀錄大概的型態
所以會導致畫面有點lag的感覺
我沒研究這部電影的器材
不過去戲院看了一下
這種數位影像均是模擬快門
所以應該是用1/48s這種快門表示方式
但是數位影像的缺點就在於
24fps下 一格的內容是1/48s快門下的照片所拼成的
而傳統膠捲電影拍攝則是
一格的內容是1/24秒的所有資訊,並且擁有180度快門開角的特性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
因空拍的惡劣環境
導致攝影機的品質沒辦法如普通劇情片那樣的高級
在一些大動態的畫面下,常常有過曝畫面
在一些高光的邊緣,常常會有色散的現象
不過這部片的重點不是這個........
大家一同努力做環保吧!
不太能理解 這部紀錄片應該都是用數位器材拍成的吧(看幕
後花絮攝影機沒有裝底片的盒子) 底片攝影機我不是很懂
可是數位攝影機 如果是24fps拍攝 不是應該快門從1/24秒到
最高快門(像是1/2000秒)皆可嗎?不見得是一個固定的秒數吧?
可是我覺得是採用很高的快門速度才會有lag感 如果是1/48
另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是流水 用高速快門拍影片看起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