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應該介於好雷與微好雷中間,故事很細膩、配樂很棒、畫面很美,把少女們
的神韻、笑容以及情緒完美表現在大螢幕上,陽光灑下來映照出的青春讓人難忘。
美中不足的是節奏與情緒融入。感覺有些地方的節奏稍微冗長緩慢,又或者在應該要
拉長情緒的地方快速帶過,讓我一直不是很進得去電影裡。不過這種事情很因人而異,我
朋友就覺得沒有這個問題,給了9分的高分。(滿分是10)。
呈現出的感覺跟預告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調性相差甚大。預告讓人覺得充滿希望,
但在觀影途中壓迫感不小,幾乎可以說是預告的相反,但這並不影響整部電影的美麗與意
義,仍然值得一看。
故事敘述土耳其一村落有感情極好的五姊妹,自幼喪父母,由祖母與叔叔帶大。最大
的正值青春期,最小的正要踏入青春期。
在一次放學回家途中,她們在海邊與同村落的男孩們玩騎馬打仗,不巧被鄰居太太看
見,向其祖母告狀。祖母勃然大怒認為其行為淫蕩不檢點,從此禁止她們上學,將她們關
在家中,學習各種廚藝、縫紉等「新娘訓練」。
一日喜愛足球的小妹聽聞足球決賽,因男性在前一場比賽鬧事而只允許女性進場,五
姊妹們逮住機會偷跑出家門看球,卻在電視轉播上被祖母看見。回家後面對她們的是更高
的牆、更堅固的鐵網。
隨之而來的是由長輩所定下的,大姊與二姊的婚事。二姊還算幸運,與早就在交往的
男友成親;大姊則是嫁給根本不熟的男子。
大姊與二姊出嫁後,日子越趨無聊。一向訓誡女孩們要潔身自愛、且主導一切將她們
關在家裡事務的叔叔,竟趁夜裡性侵三姊。
也因此急著將三姊出嫁,表面和順的三姊於出嫁前夕持槍自殺,更堅定了小妹早就想
離開村子前往伊斯坦堡的念頭。
於是小妹偷溜出門,向曾載五姊妹追前往球賽公車的卡車司機學開車;剪掉自己的頭
髮做假人,為一切離家計劃做準備。在這樣的日子裡,迎來了同樣又在夜裡被叔叔性侵的
四姊的婚禮。
婚裡開始前小妹堅定的態度讓四姊堅定了不想嫁人的決心,於是兩人想方設法拖延中
止婚禮,小妹開車載著四姊離開家。
半路撞車後憑藉著卡車司機的幫助終於搭上前往一千公里外的伊斯坦堡的客運,拜訪
搬到伊斯坦堡的老師,從此離開那個形同牢籠的家。
整部電影始終圍繞著濃厚的伊斯蘭父權氛圍,從五姊妹於海邊戲水返家後,玩騎馬打
仗被祖母訓斥是「用下體摩蹭男性脖子的淫蕩行為」到「從此禁止她們外出與就學,只需
要在家學習如何做一名好妻子」,充分顯示了對於女性的限制,以及「女人生來是為了男
人,嫁作人婦」。
也因此女性的貞潔是何其重要,在從海邊回來之後,三個較大的姊妹被帶去檢查是否
為處女、婚禮初夜要向公婆展示染血的床單以示新娘是處女。
大姊在新婚之夜的床單沒有染血,便直接被帶往醫院給醫生檢查是否為處女。這一段
很有意思,出嫁前二姊曾問大姊說「妳是不是處女?」,一開始大姊說是,二姊不相信,
後來才承認已經不是。
而被帶到醫院檢查的時候,醫生私下問大姊究竟還是不是處女,大姊回答「我跟全世
界都睡過了。」醫生卻說「如果妳跟全世界睡過,那你的處女膜怎麼可能還在?」
醫生表明即使有過性行為處女膜也可能不被破壞,而現今我們也知道處女膜可能因其
他因素如運動等破裂,或者本身就沒有,因此用處女膜或血來判斷一女子是否為處女,是
非常愚昧的行為。
但在這裡,大姊是不是處女其實不是重點,而是大姊躺在病床上,知悉自己處女膜還
在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之前說我是處女,你們怎麼就沒人相信我。」
一句話道盡了社會對女性的不信任、非處女的汙名化,以及用處女與否,來評斷一個
女性的價值。
在父權社會裡,女性的價值無法透過自身被彰顯。女性的價值端看「對男性來說多有
吸引力」,例如成為一個好妻子,而好妻子的條件是溫柔賢淑擅長家事,在男生來提親的
時候端咖啡上甜點;最重要的是必須是個處女,證明沒有被其他男人「玷汙」過。
而電影當中,叔叔對三姊以及四姊的性侵是對這體制最大的嘲諷。叔叔一再告誡她們
要遵守婦道、不可淫蕩、不可勾引男人,甚至在家周圍改更高的牆、更堅固的柵欄,禁止
一切與男性的互動。
口口聲聲是為了她們好、不要讓家族蒙羞,自己奪走姪女的貞潔──那他不時掛在嘴
邊強調的物事。
這也是為什麼當他們一家同桌吃飯,電視上闡述著女性應當如何、不應當如何的教條
,三姊不停發出嗤笑而引起四姊與小妹發笑,叔叔一再質疑姊妹們在笑什麼。
我想這也是因為他心虛於他對她做的事情,因此他訓斥三姊離開餐桌。也造成了三姊
離開餐桌後,直接持槍自殺。「砰」一聲,是對那些教條的嘲諷,更是對仗著自身男性身
分,而在父權體制下為所欲為卻又不敢當的叔叔的,最強烈的控訴。
葬禮之後,叔叔的獸行沒有停止,四姊已遭殃,而祖母明明知悉卻沒有任何作為。因
為在伊斯蘭父權社會裡,甚至更加傳統的鄉下,即使曝光這種事情,被性侵者的女性處境
或許更慘,加害者也不會得到應有的制裁。
並且,在衣著方面,到了一定年紀必須穿上被姊妹們戲稱為「大便色」、遮掩女性曲
線的傳統服飾,為免引起男性的覬覦與注意。但正值青春期的她們,在房間內撕開裙襬開
衩到大腿就開心得不得了;在衣櫃裡偷藏教導性愛知識的書。不也凸顯了她們對自我成長
的關注與期望嗎?
而這一切,看在年紀最小的小妹裡,是如此禁錮了她想自由的心、她正在萌芽的青春
。在騎馬打仗的時候,就看出她不服輸的心。她好動、愛跑而活潑,但同時她也渴望長大
。她穿上姊姊的內衣並塞進報紙、她拿蘋果裝作自己已經發育。
對於傳統女性應該要會的一切,她沒多大興趣;村裡長輩在教導烹飪的時候,她寧可
探頭好奇窗外在做什麼;男女分桌吃飯,女桌看的連續劇她沒興趣,她只好趁著去男桌裝
食物的時候瞄一眼她最愛的足球比賽轉播。
她沿著水管爬上爬下,不是為了會情人,而是想出去透透氣、想學開車,希望有一天
能逃到伊斯坦堡,為了自由。
或許是因為在尚未定型前就受到了極大的壓迫,她反抗的力道也越強。她不只一次想
試圖逃離,也勸姊姊們跟她做一樣的決定。大姊跟三姊都不想嫁,但一個順從了、一個自
殺了。
二姊倒是這個體制下還算幸福的一個,因為她嫁的人是她愛的人,兩人耳鬢廝磨在婚
禮上好不甜蜜,暫且能預見未來要克服的困難會少一些。三姊出嫁前祖母曾說「妳嫁給他
之後就會慢慢愛上他了,妳這個年紀很容易戀愛的,我那時候就是這樣。」
一代傳一代、我可以所以妳也可以、我不可以所以妳也不可以,可萬一最終她沒有愛
上他呢?只能守著孩子,憑藉著對孩子的愛,努力在沒有愛的婚姻生活中走下去。
這就是不能決定自身命運的媒妁之言、不能反抗的「被挑選」,「我們家女兒很乖、
很溫柔,是個美人,絕對會是個好妻子」,在男方來提親的時候祖母不斷強調著這樣的特
點,女性是待價而沽的商品,等著男性來挑選他認為滿意的等級。
小妹的演員表現我認為是五個演員中最亮眼的一個,當然也或許因為她算是主角。她
看來年紀輕,但深邃的眼神中透露著對這個世界的期望、好奇、憤恨不平與反抗。
她拍翻提親用的甜點、在要給客人喝的咖啡中吐口水;她觀察力敏銳關注著周遭環境
,以期有天能逃離這個家。為了她想要的自由,她的韌性強到可怕、她的勇氣無限強大。
她策畫偷跑出去看球賽、偷翻祖母的私房錢、她學開車,堅持的態度連卡車司機都折
服;為了不把四姊嫁出去,她勇敢關上大門臨機應變,也鼓起了四姊的勇氣,她們一起挑
戰這不合裡的待遇。
她是一匹尚未被環境馴服的稚嫩野馬,看見姊姊們身上逃脫不了的韁繩與馬鞍,她不
想為人豢養、為人服務。她決心為她自己在滾大無邊的世界中奔馳,為她自己而跑。
最後抵達伊斯坦堡的時候,也都是小妹在主導路線,她的勇氣遠比姊姊們都要大的多
。也只有在看見她老師的那一刻,她才脆弱下來,緊緊擁抱著老師宣洩著她一路上的害怕
與難過。
結尾片段是五姊妹在搭卡車追趕球賽公車的畫面,那樣天真而單純快樂的笑容,卻是
再也看不見的。電影中小妹在大姊與二姊上的婚禮說道「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團聚」,我原
先以為他們就此不往來。沒想到在三姊的喪禮上大姊與二姊有回來,但卻也真的再也不能
團聚了。
五姊妹的命運各不相同,大姊大概是最傳統的例子:媒妁之言,嫁給不愛的人。雖然
處女膜還在但懷疑已經造成了隔閡,猜想往後日子大概也不會好過;二姊幸運一些,嫁給
愛的人服膺於此體制之下,只看當下暫且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三姊被叔叔性侵之後急著被嫁掉,於是選擇自殺來逃脫出這個牢籠,或者對這一切嘲
諷地控訴;小妹拉著也渴望逃離卻沒這麼多勇氣的四姊離開,試圖在滿是荊棘的社會中走
出自己的路。
這是一部很溫柔,但看了心情卻完全不能舒坦、好不起來的電影。它沒有強烈的要控
訴整個伊斯蘭文化底下對女性的壓迫,它只是很溫柔地告訴妳,在這樣的社會底下,會發
生什麼樣的故事,而故事當中的人們,又是如何地面對這樣的遭遇。
對於我來說結局其實是理想化的,這大概是整部電影少數讓人覺得美好的地方,卻也
烏托邦的不可思議。我在看到一半的時候覺得應該會是悲劇,不想結局卻還算美好,反而
讓我產生了有些疏離的不真實感。
另一方面,我的心情也不因為她們真的逃離了家而變得多好。因為逃離了那座牢籠,
獨立的生活才正要開始。
而這樣的獨立,必須在強勢的父權文化底下努力生存、努力突破,會極度不容易,接
踵而來歧視與騷擾可想而知。但我想,逃脫了家庭的禁錮、村落內口耳相傳的壓迫氣氛,
換取而來自由的空氣,再多代價對她們來說,都是值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