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是在憲法訴訟法三讀通過時停下的。
車廂門邊的LED面板停留在桃園往鶯歌途中十幾分鐘了,部分乘客埋在手機前的臉漸次抬起,望了望列車本應前進的方向,側臉瞥了瞥久未移動的月台,搖搖頭,垂首又讓手機螢幕內youtube或IG介面的光線蒙上眼睛。收回視線,姆指搭上手機螢幕朝下拖動更新Threads頁面,最新的一則,我看見,一小時前,畫面是濟南路的人群,半小時前,垂將暗下的天空。再次拖動,四十分鐘前,再一次,再一次。
直到更多乘客抬起頭向外望,火車已經停在同一個月台邊三十多分鐘了,鄰側南下月台的另一列火車亦然,那裡的旅客眼神也朝這裡,彼此與彼此交換心裡的困惑。車廂廣播:本列車在此臨時停車,請各位旅客稍候。再等候,再滑動螢幕,還是暗色的天空和人群,還是三十分鐘前。
毫無動彈。
第三次廣播以後,播音器發出麥克風被輕輕拍打的聲音,列車駕駛說,浮洲站發生死傷事故,本列車在此臨時停車,開車時間未定。低下頭再看了一次手機,貼文更新,是更久以前的向晚時分,那裡的人們正在朝街頭聚集—這裡的人們還在原地不動,那個街頭離人們很遠,彼處的吶喊吆喝擠嚷也是。
一名乘客按下車門邊的緊急呼叫鈕,希望駕駛打開車門,對講機裡駕駛滿懷歉意的回絕了。低頭,排成橫列的警察,是這樣,在手機裡是這樣,還沒確認是什麼時候的事。緊急呼叫的聲音陸續又響起,似乎來自其他節車廂,直到更久以後,駕駛以全車廣播表示:本列車開車時間未定,如須換乘其他交通工具的旅客,本列車一號車廂右側車門將開啟,請依序排隊下車。列車內起了微微的騷動,結伴的乘客覷了覷自己的旅伴,彼此詢問之後應該怎麼辦?該留在車上等嗎?這附近有公車搭嗎?什麼時候能......螢幕畫面仍未更新,那裡暫時沒有答案,一切仍是懸疑,這裡有部分旅
客開始朝向一號車廂移動了—這裡是八號車廂,還有一段路,去到哪裡則要更遠。猶豫半晌,低頭看,手機顯示已經八點十五,院會延長到午夜十二點,車廂走道有長長的隊伍,乘客排隊依序朝一號車廂走去。沒有時間遲疑了。把握人群的空隙,稍稍側身進入隊伍,車廂一節一節,仍有許多原地等待的乘客,一位乘客正在聯絡友人前來車站接送,座位上的情侶猶仍相偎靠,帶著孩子的母親焦慮地望著移動的人潮,博愛座的長者蜷縮著瞌睡,更多的是還浸染在手機色光中的眼睛。經過一具警示燈閃爍的對講機,列車駕駛說喂喂喂,對講機前已然無人應答,大概是離開了。
一號車廂,右側車門開著,門外月台上一位站務員正在引導人潮。向他詢問南下的車班是否正常運作,他指了指軌道對面的另一座月台說,就快開了,要趕快。試著朝那裡跑,其實無法跑太遠,人太多了。仍然得排隊,上階梯,擁擠的剪票口,讓過去,通往南下月台的樓梯,列車還未發動,車廂裡都是乘客,經過數節車廂以外才找到一處空位上車。終於站定,點亮手機螢幕,更新Threads首頁,人們還在街頭,也許人們其實沒有太多選擇。
車門關閉,列車啟動,沒料到北上的列車也同時發動了,乘客們彼此目送彼此離開這座月台,朝各自要前往的遠方而去;我要前往的遠方卻是起點,火車看來是無法北上了,唯有回到出發的車站,另謀他法前往立法院。這是一個尋常的週末傍晚,假期剛要開始,明明是假期-接下來是財劃法的審議,街頭仍有人,即便不差我一個人,即便一個人不可能拯救任何傾頹的什麼,但任何可能性都始自一點不值一提的念想。
無論如何,一切又開始緩緩移動了。
回到出發的車站,走一段路回到下班時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機車停車位,將進九點了,已經晚了,但是出發還不算太晚。發動摩托車,騎上縱貫路,往台北市前進,夜晚給公路增添了和白日相異的陌生感,路燈倒退替將來的黑暗騰出空間,但更遠處仍有燈火,繼續前進,繼續前進。冬夜寒涼,經過一間薑母鴨店,湯鍋的熱氣瀰漫到街邊,聚餐宴飲的人們彼此挨近,穿越那些蒸騰的霧靄,繼續前進。經過一座橋,錯過匝道,迷了路,摸索回到,越過又一條河,進到台北市,陌生的道路與陌生的城市,直到那裡,那裡開始出現警察設置的路障,車輛不得進入,那裡的街頭有人。
停車,繞遠路,街區封閉了,找不到出入的方式,所有直覺能抵達的所在都不按常理了。步行,終於能夠拿起手機,臉書和IG還能夠看到許多日常生活的貼文,但這條街道不是日常的一部分。路障延伸到濟南路,直到徐州路右轉,朝中山南路去,這段日子以來經常這樣走,不確定還需要持續多久,也許持續到國家終於好轉起來。到達人群聚集的街頭,宣講車泊靠在慢車道分隔島邊,車頂的宣講者請所有人跟著喊口號,擴音器的聲音撞擊遠處的大樓牆面發出嗡嗡聲。往濟南路走,立院旁設置了舞台,舞台邊架起了投影幕撥放國會頻道的議事畫面,少數黨的委員正在發言,主辦
單位說今晚有兩萬人參加集會;所以今晚有兩萬人擠在這裡,一起盯著小小的螢幕看立法院議事持續持續進行,也許這兩萬人也都知道最終的最終將要發生什麼,但那暫時還沒有發生,在那還沒有發生以前。暫時還沒有答案,暫時還在等待,心內惶惶然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
討論結束,直播畫面,立法院長宣布開始表決,採用舉手不記名方式,群眾開始鼓譟。停止表決!停止表決!立法院的大門緊閉。停止表決!停止表決!大群警察注視著街頭的人。停止表決!停止表決!建築物間空蕩蕩的回音。停止表決!停止表決!人們都知道。表決結束,贊成多數。複議?再一次,舉手表決。表決結束,贊成多數,法案三讀通過,多數黨在畫面中發出喝采與掌聲。
夜晚仍然是夜晚,街頭仍然是街頭,,主辦單位上台,說明往後的行動方針,當然還不到放棄的時候,還不到放棄的時候,只是盡頭何在?想望何在?
集會結束了。
離開眾人停駐的那個街頭,外邊的街頭還有許多車輛在移動,我們終究沒有可能停下什麼,當然是知道的,當然是知道的。在路旁的人行道有人群聚集,湊近前,原來是台大的周婉窈老師正在以台語向群眾解說中華民國憲法和台灣的困局,在遠離立院的這裡,在一個這樣的冬夜,猶仍執倔的講說著,路燈恰巧照亮他們周圍的黑暗,有了一點光。還有一點光,還有一點堅持的可能,遠遠還不是必須停下的時候。
至少現在還不是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