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突破三成 婦團批國健署過度責怪女性
2019-12-23 20:05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即時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35歲以上高齡產婦比率首度突破三成,主管機關總提醒高齡產婦眾
多注意自身風險,婦女團體認為太過咎責於女性,建議應通盤檢討導致晚婚晚育、人工受
孕胚胎植入數量。
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生產年齡越高,母嬰相關健康風險越多。
2018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顯示,當年新生兒大約18萬人,生母年齡在35歲以上者,有
11.65%生產體重低於2500克,1.56%死產,比例較生母為20至34歲者高。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高齡產婦比例是否特別高、他國政府作為是是否值得借鏡?國健署
表示未做相關資料搜集,無法回答,僅強調高齡婦女發生高危險妊娠合併症風險增加,胎
兒低出生體重或異常發生率也提升,提醒婦女必須定期產檢、認識早產預兆及產兆,若經
醫師評估為高危險妊娠,應查詢居家附近符合高危險妊娠及新生兒照護的中重度急救責任
醫院。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陳玫儀表示,英國2016年高齡產婦佔22%,韓國2018年高齡產婦
佔31.8%,台灣介於兩者之間,但已偏高,值得重視。遺憾的是,國健署觀點僅針對女性
個人,讓不得不高齡生產卻仍願意生產的女性,背負了龐大的壓力。陳玫儀提醒,要探討
改善高齡生產的對策,不能只看醫療因素,卻迴避低薪、工作壓力、高房價、托育私有化
等迫使女人晚婚晚育的因素。
根據國健署2017年人工生殖相關統計,人工受孕治療周期數,35歲以上女性占比高達
70.3%,其中高達32.6%試管嬰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台大社
會系教授吳嘉苓據上述報告指出,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的問題值得檢討,但應考慮到多胚
胎植入的影響不容小覷,許多國家均已透過公共政策來預防此多胚胎植入的健康風險,例
如透過公費補助來限制胚胎植入數目。
開業不孕治療名醫李茂盛表示,目前部分縣市有補助人工生殖療程,但補助條件與植入胚
胎數目無關。女性怕不能懷孕成功,總會希望多放幾個胚胎,但40歲以上懷雙胞胎容易早
產、子癲前症、產後大出血,對母嬰雙方都是高風險,醫師都會盡量勸告、告知風險。李
茂盛建議,根本作法還是要減少高齡懷孕,相關支持和補助應放在更前線,讓年輕人早點
結婚或是有能力凍卵,有助降低高齡懷孕的機會和風險。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24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