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照護線上》感謝糖尿病讓我學會生活自律!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2-07-16 00:02:29
照護線上》感謝糖尿病讓我學會生活自律!模範糖友分享翻轉健檢報告紅字的秘訣,內分
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診斷糖尿病時,對很多病人是相當大的衝擊,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透過藥物、飲食、
運動,只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一樣有機會保有遠離併發症的美好生活。家人的參
與也很重要,如果家人能夠一起學習,不但對於糖友的照護會很有幫助,同時也改善家人
的健康概念,一舉數得。
2022/07/14 劉育志醫師
「我要感謝糖尿病!」56歲的仲女士說,「因為糖尿病讓我學會自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
慣,更讓原先非常排斥運動的我,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運動,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樣的生活,應該是50歲前的我從沒想過的。」
仲女士說,五年多前看到健檢報告的紅字-糖化血色素8.3%,去醫院檢查確診是糖尿病後
,我當下是恐慌、不知所措的,平復心情後查找了很多資料,才了解在規律用藥的前提下
,同時改善運動、飲食,才能長期穩定的控制好糖尿病。
「在確診前我是不折不扣的沙發馬鈴薯,體重高達116公斤,飲食不忌口,吃零食總是能
撫慰我的心情。」
仲女士提到,「確診糖尿病後,才做了對我來說很大的突破-運動,只是對於從來不運動
的我,我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目標,就是先從每天健走開始。」
仲女士起初健走總是受天氣問題困擾,可能下雨、太冷、太熱,所以後來改上健身房,就
是為了讓自己沒有任何的藉口不去運動。仲女士分享,「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後,我開始
嘗試踩飛輪、ZUMBA舞蹈、爬山、重量訓練、瑜珈等,開啟了豐富的運動旅程。不過,我
選擇下午去運動,這樣可以避免午覺睡太久而影響到晚上的睡眠,也讓自己沒時間吃零食
。」
「我遵照醫師的指示規律用藥,加上積極的進行運動管理、規律的飲食,這些生活型態的
改善對血糖控制真的很有幫助,我的糖化血色素從一開始的8.3%降到4.9%,體重從116公
斤降到70公斤。」
仲女士目前配合醫師定期回診檢查血糖狀況,糖化血色素都維持的很穩定,這些正向的成
果,也讓她在控糖的路途上更有信心和動力。
「糖尿病並不可怕,它是在提醒我們要好好地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
仲女士說,「聽從醫師、營養師的指導,建立正確觀念後,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更好,讓
我有機會去遊山玩水,當初滿滿紅字的健檢報告也都成功達到無紅字!」
藥物、飲食、運動搭建控糖黃金三角,預防骨鬆、肌少症
診斷糖尿病時,對很多病人是相當大的衝擊,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台中榮總內分泌暨
新陳代謝科沈宜靜醫師說,我們會告知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並開始建立改善生活習慣的觀
念,透過藥物、飲食、運動,只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一樣有機會保有遠離併發症
的美好生活。家人的參與也很重要,如果家人能夠一起學習,不但對於糖友的照護會很有
幫助,同時也改善家人的健康概念,一舉數得。
飲食、運動、藥物是治療、照顧糖尿病的黃金三角,沈宜靜醫師指出,糖友在遵循醫師指
示規律用藥的前提下,結合飲食與運動去全方面改善生活習慣,更能加強血糖管理的成效
,並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舉例來說,運動除了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之外,也有助維
持病患的骨骼與肌肉的質量,避免變成骨質疏鬆或肌少症。如果控制血糖只靠縮減飲食,
沒有增加運動,其實可能會損失一些肌肉,所以要增加運動,我們才能夠控制體脂肪,保
留我們身體需要的肌肉。
有些糖友會反應,在運動後立刻試試量血糖,並沒有看到明顯的改善,這是因為利用運動
來改善血糖,未必能在運動當下,而是需要一些時間,沈宜靜醫師說,胰島素敏感性的改
善需要時間。
「激烈運動後血糖快速下降也不是我們的目標」,沈宜靜醫師解釋,「我們會請病人建立
自我血糖監測的習慣,並做紀錄,然後依照個別狀況,評估運動與血糖的相關性,規劃適
合的運動處方。如果能夠持之以恆,相信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不管在體能,或是血糖控制
的數值,都會看到進步。」
運動對於血糖控制,以及未來的骨質疏鬆、肌少症、慢性血管併發症的預防皆有非常正面
的效果,沈宜靜醫師強調,糖友可以經由適切的運動規劃,減少擔憂運動後低血糖的風險

在低血糖的衛教方面,應該先提供正確的資訊,然後幫病人找到低血糖可能的原因,做好
事前衛教,沈宜靜醫師說,現在的藥物很發達,特性也不同,我們會根據病人的狀況調整
,若是有低血糖的情況,也能與醫師討論後更換成不易出現低血糖副作用的藥物,呼籲糖
友不要任意自行停藥,以防造成血糖波動,反而增加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但是大部分病人並不適合在開始運動後,就把所有藥物全部停掉
。」
沈宜靜醫師說,「有一些比較早期、比較年輕的病患,經過飲食管理、規律運動、體重控
制後,也許有機會減少血糖藥物的使用,但是並非所有病患都有辦法達成。關於藥物的調
整要根據病人個別狀況來決定,做好自我血糖監測非常重要。」
由於糖尿病患可能有心血管、視網膜相關併發症,在設計運動處方時,都需要納入考量。
沈宜靜醫師說,如果病人的體重比較重,也要避免運動傷害,不同年齡也會做個別化的設
計,在避免併發症惡化的前提下,規劃合適的運動方式。另一方面也要了解病人的生活環
境與習慣,以挑選一些比較能夠每天執行,可近性高的運動方式。 透過病友會、媒體跟
病人分享一些成功控糖的個案,經驗分享,也能夠讓病人有更多的信心,來加強非藥物部
分的介入,把血糖控制得更好。
糖友提問:糖尿病患在運動時該注意哪些事項?
首先要注意目前疾病狀態,併發症狀況,挑選適合的運動方式;另外也須注意自我血糖監
測,才知道要如何避免因為運動的調整或增加而造成低血糖的狀況。沈宜靜醫師提醒,糖
尿病病患可能有些神經病變,肢體末端感覺較遲鈍、傷口也不容易癒合,運動時一定要穿
著合適的鞋襪保護足部,運動後也請記得檢查足部。
無論進行何種運動,都要根據體能、身體狀況,循序漸進。年紀較長或是有慢性併發症的
患者,因為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如果有感到不適,應該立刻停止運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照護線上】劉育志醫師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238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