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議1:問他
「我給你60塊買飲料,每杯30的珍奶,你買了2杯,
又給你60塊再去買,每杯20的綠茶,你買了3杯。 那這五杯飲料,平均一杯多少」
他大半會說是 (60+60) / (3+2) = 24 ,那你就問他「為什麼不是 (30+20) /2?」
我的意思是,「加權平均」並不難,但由你直接講,不如讓他自己想到,反問他為什麼。
我也有學生會問「為什麼不是這樣算」,而且有的很難擺平。我回答的方法有幾種:
其一就是像上面這樣,讓學生發現「其實換個題目問,你自己也不會這麼想的」
「你看,如果要你算「平均一杯多少錢」,你會用 30+20 除以二嗎? 不會嘛……」
向學生證明「你只是這個問題在最一開始想岔了,後面就一直堅持著;換作別的問題、
也許換另一個時候再問你,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二)
比如說上面這樣講完之後啊,學生可能會再說:
「你說的我都知道,但我就是不懂 “為什麼不能 加起來除以2”」
那這個時候,我會考慮用反面的論述,也就是「怎樣的情況,才可以 “加起來除以2”」
// 如果我叫你買的,是兩杯珍奶 + 兩杯綠茶,那就可以直接 (30+20)/2 ……//
也就是再不提及「加權平均」的情況下,
看看他能不能接受「不是所有的平均,都是直接加了再除以2」
有的時候,學生問「為什麼不能這樣算」其實有另一層意涵:
「我 原本以為可以 ”直接相加除以二”啊, 結果你現在跟我說這題不能這樣算,
那我 下一次怎麼知道 該不該直接相加除以二呢?」
畢竟學生才剛被你糾正、才剛體驗過「我本來以為是對的,其實是錯的」,
所以他心底對於自己「下次又錯」的可能,會有那麼一點點、但是莫名的恐懼。
所以你讓他覺得,自己有掌握到「怎樣可以、怎樣的話就不行」會讓學生比較能接受。
但是說實在話,
把問題「分拆成兩種題型,一種可以直接加、另一種不行」是十分多餘的;
所以在說明的同時,要不斷地提醒學生「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