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國立大學收支未平衡 監院籲檢討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68322
監察院表示,我國逾7成國立大學預算執行未達收支平衡,致學校仍仰賴政府補助經費挹
注營運,均有待檢視與改進,監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通過監委陳小紅調查報告,認為教育
部應檢討改進。
調查報告指出,實施已逾15年的校務基金制度,本欲使國立大學校院能適度財務自主,減
輕政府財政負擔,然政府對國立大學校院補助,長期仍呈成長趨勢,且仰賴政府補助達5
成以上的學校比率,仍高達52.94%,基金設置目的顯未落實,教育部允宜再蒐集國內外
相關資訊,適時檢討經費撥補方式,增進各校之財務自主能力。
監委指出,多數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年度決算出現短絀,除折舊提列問題外,關鍵原因
是校務基金重要來源的捐贈收入及投資收入,各僅占校務基金總收入之1%;其中國立大學
校院每年接受捐贈的金額約僅10億元,
此外,調查報告指出,國立大學校院,僅14所於資產配置中有股票投資,1所投資公債及
國庫券,約97%以上資金以銀行存款方式持有,以求安全穩定的收益,資金配置甚為保守
,此與校務基金得以多元之投資方式增益基金的精神相悖。
陳小紅表示,主計總處及教育部雙方應儘速蒐集折舊相關資訊,研謀妥適處理對策,以徹
底解決存在已久的問題外,教育部應加強捐款高教機構觀念的宣導,並提供誘因,且督促
大學強化捐贈機制功能,以提升國人捐助高教意願;更應分析現有投資規範優劣,提出友
善投資對策,並研議成立平台,匯集各校基金共同操作的可行性,使校務基金資產配置,
能於兼顧收益性及安全性下,增加投資效益。
陳小紅也指出,國立大學校院的學雜費收入,平均未及校務基金總收入的2成;我國學雜
費已較鄰近日、韓兩國為低,且各校學雜費平均短絀1113萬餘元,學雜費的調整涉及層面
廣,學雜費收入未能反映實際教學成本,亦為不爭事實,要求教育部強化校務基金透明度
,並加強相關宣導,適時調整,以反映成本,充裕學校資源,提升總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