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19)止觀自性(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4-17 16:52:15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19) pg338L1~338L3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丑三、止觀自性 寅一、奢摩他自性
───────────────────────────────────────
【第三、止觀自性。分二:初、奢摩他自性,如《解深密經》云:「即於如是善思惟法,
獨處空間,內正安住,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
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名奢摩他。如是菩薩能求奢摩他。」】
───────────────────────────────────────
■ 解說──(1)
1.止觀自性──止觀的性質、本質、內容是什麼?其中,止(奢摩他)的性質、奢摩他
的本質是定,凡是「定」(等持)都可以稱為「三摩地」,三摩地是「定心所」。但
是定裡面的「奢摩他」要求較高,需至靜慮正行定前之未到地定、近分定。
2.三摩地的範圍大,奢摩他的範圍小。修習三摩地,能夠生起身輕安樂和心輕安樂,才
算達到修習奢摩他的量。透由身輕安樂產生了心輕安樂,在心輕安樂所攝持下的等持
,才能稱為奢摩他。
3.「輕安」與「樂」二者,要進一步分辨。若只講輕安,是先“心輕安”在前,之後引
發“身輕安”;之後由“身輕安樂”引發“心輕安樂”,最後成就奢摩他安止。
4.《解深密經》似乎未舉出身心輕安“樂”,有時佛經會講的概略些,並沒有講得很仔
細,往往直接看佛經容易誤解,無法正確掌握。在成就奢摩他安止之前,具足欲界定
第九住心後,次第引發“心輕安”→“身輕安”→“身輕安樂”→“心輕安樂”,最
後成辦「奢摩他」,奢摩他為上界心所攝,所具有的行相是生起「身心輕安樂」。
■ 第一科了解修習止觀的功德利益,並楷定止觀所攝的範疇,以及修習止觀的必要性。
之後第二科了解止觀二品為攝持一切定、一切等持三摩地的根本,因此應勤學止觀。
此段第三科開始講解止(奢摩他)、觀(毘缽舍那)各別的性質內涵,其性相為何,
正確清楚地認識止、觀二品的所緣行相與內涵。首先講奢摩他安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