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咒亦是禪修止觀法門的前方便,和和三十七助道品中的五停心中念佛觀的功能一樣,
收攝散亂心,念佛光明,觀佛相好,進而降低自我的能所造作,胡思亂想,息心止妄,
自己的自我感降低,就能清楚環境,作出適當的回應
例如防蛇,見到蛇,產生恐懼害怕,會慌亂,認為若被蛇咬恐害命
或許會打蛇,激怒蛇,蛇也因為受人刺激,自我保護而張嘴咬人
若是自己遇見此狀況時平和穩定,與蛇相遇,也不過是兩個物種的動物
在同一時空下,就不會產生對立,而知道如何和平共存
持咒能不能解脫?證果??這和坐禪能不能成佛的問題一樣?
開悟證果~不是什麼玄妙~不過就是[把自我中心放下]而已
持咒能否把自我中心完全放下???
加上其他因緣,也不是不能呀~
請注意[助道]二字~所有都是助道因緣
別落入常斷[非得怎樣作才可行or怎樣就是不行啦]這二邊見中
所謂通宗通教,教理必須配合心法則可實踐,不要自行望文解意
認為的[不能],那是[不懂]在實修上是要怎麼操作
永嘉大師證道歌;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您引用印數導師之文,但就您個人所知,
印順導師本人有沒有在念佛呢???參不參禪呢?
當然念呀~他念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也參念佛的是誰耶~
原始佛教難道不提倡六念念佛,和十隨念的念佛觀嗎?
非也非也~原始佛教有在提倡呀~
千萬不要任意切割原始佛教與其他各傳承,左踢右打,像拿著機關槍亂掃射
了解其中眉角,歷史流變,演化,清楚何是文化外皮,何是佛陀本懷
哪有什麼好牴觸的????好好用心學,不要迷於外了
※ 引述《cyberleft (cyberleft)》之銘言:
: 先說結論:(原始的)佛陀不提倡持咒解脫生死
: 理由便是:持咒無法解脫生死
: 有關佛陀是否主張持咒?或是佛教對於咒的看法為何?
: 相關論文已經很多,有興趣的法友可以自行閱讀。
: 這裡只針對(原始的)佛陀不提倡持咒解脫生死這個論點稍作說明
: 1.首先由簡單的推理可知,如果持咒能夠解脫生死(可用滅苦、
: 煩惱滅盡、涅槃....等名詞替代),《雜阿含經》中便該出現佛陀
: 不斷地教導、勸說聲聞學人精進持咒。
: 有人會提到《雜阿含經》中出現咒,確實漢譯《雜阿含經》出現
: 僅有一篇的「防蛇咒」。
: 對此,印順法師的研究是:
: 「將世俗咒術,引入佛法的緣由,不外乎是受到印度習俗的影響...
: 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律師們,在防護諦語之下,附入世俗治毒蛇的咒語,
: 之後,才又附入於《雜阿含經》中。」(引自<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 此外,佛將入涅槃時告誡弟子:「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
: 又說:「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
: 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
: 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
: 不忘念。」 (引自<佛遺教經>)
: 請注意,這裡所指的念,並非指六念處的念,六念的念事實上是「等級」
: 比較低的念。這裡所指的念,是指四念處中的正念。因為佛陀接著說:
: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 所以這裡指的念是指正念,念念分明身心之集與滅,達到見法。
: 我們可以想像的是,當佛陀即將入滅時,身體的痛苦與時間的寶貴,
: 這個時候佛陀對弟子的教誨自然是必要而且精華的,而這時佛陀告訴弟子
: 的是,持戒、正念....,不得咒術。
: 2.持咒可能有效,但對解脫無直接效果。
: 不可否認,持咒可能有效,重點在這個效果的範圍有多大,適用於何處?
: 印順法師說:「佛法以為咒術是無益的;也不許僧眾利用咒術來獲取生活(邪命)
: 。但咒術的效力,在一般是被公認的。」
: 深究其中,意思便是咒的效力及於世間法,但對於出世間法(證得涅槃)
: 是沒有直接幫助的。
: 附帶一提,個人蠻喜歡<佛遺教經>,若未接觸這本經書的法友可以閱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