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原始)佛陀不提倡持咒解脫生死

作者: cyberleft (cyberleft)   2014-08-07 15:58:31
※ 引述《poohkoala (護法信眾)》之銘言:
: 標題: Re: [討論] (原始)佛陀不提倡持咒解脫生死
: 時間: Thu Aug 7 14:45:24 2014
:
: ※ 引述《cyberleft (cyberleft)》之銘言:
: : 不懂p大說的:「觀想法亦伴隨[覺察]」
: : 觀想是有對象性的,針對一個對象(例如,佛、菩薩....)進行觀想
: : 既然是觀想,所謂的「覺察」,是「覺察」觀想的對象
: : 當觀想甚深時,可以「覺察」到觀想的對象清清楚楚
: : 細微為到毛孔都可見、明亮到無法直視....
: : 但這些「覺察」都僅止於觀想的對象
: : 由最初的刻意,到「止於一境」,「覺察」到的就是這個「止於一境」(定)
: : 當觀想的對象轉換時,例如從A佛轉換成B佛,就得重新修觀想
: : 雖然說有A佛觀想的基礎在,但是修B佛時還是得花些力氣才能功成
: : 這就像學會走鋼索的人,學到了走鋼索的平衡感
: : 但是換成走軟繩時,這平衡感或許能讓他較快上手,但還是得重新學習適應
: : 而且離開觀想的對象後,也就是出定後呢?
: : p大能夠用「觀想」來工作、生活嗎?
: : 換句話說,能用觀想來過馬路?能用觀想來吃飯?....
: : 再引用一段p大在前一篇文章的推文,您說:
:
: 觀想時怎能失去覺察???
: 你可看前面有緬甸某位尊者他自己會數息法
: 但被善知識指點[要伴隨覺察]
: 觀想法是[是[止],覺察才是[觀]
:
呵呵,我覺得跟p大討論好像「雞同鴨講」,所以回應這篇後不再回應
首先,我沒說觀想會失去覺察
我是說觀想時,覺察的是觀想的對象
p大說:「有緬甸某位尊者他自己會數息法,但被善知識指點[要伴隨覺察]」
我不清楚p大舉這個例子做什麼?
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已經被稱為尊者,怎麼會不知道數習法要伴隨覺察?
數息法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計數出入息,這就是覺察
所以說這個尊者「會數息法」,還要被指點「要伴隨觀察」
一整個覺得這個故事蠻好笑的
作者: odbc (odbc)   2014-08-07 17:37:00
啊 ~ 至少大家有個共識, 正念(覺察)是實修入手的核心不散亂是實修的重點 感謝兩位的討論 阿彌陀佛
作者: purue (purue)   2014-08-08 10:59:00
客觀來看,在佛教演進中,以後起大乘諸流派觀點看釋迦牟尼本人(四阿含那個歷史人物),根本是充滿斷見,層次也不高(跟證道弟子同得阿羅漢果,後世一堆佛都稱證道層級高於阿羅漢),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討論到最後也只會叫你去找善知識,何謂善知識,也是要他認可的才算,何必!其實都稱佛教,許多派別內涵大相逕庭,甚至比外道還大,那就各自修行,各取所需吧!愛持咒就持咒,要他不持咒他反而嘴巴癢,愛雙修就雙修,不雙修他下面癢,反正修行最後比的是成果,誰先成佛再去度對方,何須討論?
作者: odbc (odbc)   2014-08-08 14:20:00
你是指大乘流派充滿斷見 ? 還是四阿含內充滿斷見 ??斷句看不懂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14-08-10 16:58:00
她是說緬甸的孫倫禪師。人家告訴孫倫 只是注意呼吸是不夠的 還要注意呼吸碰到鼻端 孫倫就這樣修習呼吸觸感的覺知。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4-08-12 21:03:00
我認為自覺之法和自他不二之法還是有差異,自他之法仍須以自覺之道為基,方為得力,但自覺之道重根基,不易普及自他不二之法的修習觀想就是一個練習的手段,但不宜勉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