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請問如果想要求人際關係

作者: ffggjj258 (莓)   2016-01-25 09:30:10
各位大大您好 最近我有在捐款都捐飛行眼科 可是後來我查了一下有些網站說如果想要求
人際關係的話 捐給世界展望會的人更適合 我想請問一下大大們我該繼續捐飛行眼科還是
捐給世界展望會的人呢?
作者: ffggjj258 (莓)   2016-01-25 09:33:00
因為我還是學生 所以能捐款的金額還是有限的請問有大大能推薦給我念什麼樣的經 可以求人際關係的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09:43:00
心無所求的布施 能帶給人更多福報推薦 身體力行 慈經
作者: ffggjj258 (莓)   2016-01-25 09:54:00
好的謝謝大大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0:07:00
並不是心無所求的布施會帶給人更多福報 布施時知道布施的因果 達成智相應施 會比不知因果而布施的福報更大另外布施福報也要看布施對象的德行 但是話說回來 布施的善報一般都是在未來世成熟 只有布施給阿羅漢 或者剛出滅盡定的三果聖者 才能肯定地讓布施的果報在當世成熟 (見南傳菩薩道)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0:48:00
yogi大大說的也對,若從善觀因緣的角度,能布施 阿羅漢 與 聖弟子 與 布施 無德凡夫 是有差別所謂 善報 福報 也是因緣所生,緣生之法 應做 苦想,非我心有所求的布施 是不相應於 佛陀 離欲解脫 的指導但布施時 除了無所求 也要 善觀因緣歐洲開放收容難民,後來卻演變成,大規模性侵害事件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1:13:00
嗯,那yogi你是佈哪一種呢?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1:16:00
有時候苦難的眾生 惡報現前 也都不是聖弟子除了物質的布施 也應該提供 法的布施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1:40:00
心有所求的布施並非總是不好的 如果發願是求取涅槃 那當然比求世間福報更為殊勝 重點是要知道因果 那才能構成智相應施布施的時候是否思維無常苦無我並不是構成智相應施的必要條件要構成布施主要還是要滿足波羅蜜行的兩大基礎:大悲心與善巧智 有了這兩個以後 最好是知道布施的因果 這構成智相應施知道因果 也包含知道布施給有德行者的果報更大 而不去分別果報大小 是求佛道的菩薩道行者應行的布施 而不論求佛道或聲聞道 布施時發願求取涅槃即是不輪轉依止施 是最值得鼓勵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2:27:00
yogi大的觀點也是另一種思考 不過也很有趣面對進行布施的這件事 抱著 有所求 為了涅槃解脫 出輪迴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31:00
這不是甚麼另外的思考 阿毗達摩就是這樣說的 而發願與迴向這是不分南北藏傳佛教都教導弟子應該要做的事情 布施在佛教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2:31:00
但是 要達到 心解脫 能進涅槃 佛陀又說要 無所求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32:00
中絕對不是單純的"無所求" 而是有因有果 所以要發願導向正果不要把世間善行與禪修時的態度混為一談 佈施立基於悲心 希望別人脫離痛苦 這就是一種有所求的心態 完全沒有任何所求 那就不叫佈施了 叫做捨離 捨離自己所有物 任何人需要都可以拿去 那是另外一種善行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2:44:00
:)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希望對方能脫離痛苦,然後 還要希望這件善行 能成就自己成為聖者的願這樣布施起來 真複雜立志解脫 這是佛弟子本來就該自己努力的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2:00
學佛最基本要知道因果 知道佈施為善 善行將導致善果 所以不論南北藏傳 都教導弟子佈施後要適當地發願 讓善行成為涅槃的助緣 而不只是欲界善果報的助緣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2:53:00
看到有困難的人 我們提供幫助 我們很希望 對方能離痛苦其實對方也未必能離苦,只能在因緣中,出份力!但 佛弟子更應該知道 諸法因緣生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7:00
所以從果報大小來看 除去聖者以外 帶來最大果報的就是佈施予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2:58:00
布施無所求 不發願 難道布施的作用與功德就消失了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8:00
努力朝須陀洹道修行的人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2:59:00
無所求的布施聖弟子 難道就沒有正向於涅槃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2:59:00
不會消失 但是不發願的果報 就像是沒有瞄準的射擊一樣 還是會射到一些東西 只是可能不是射到靶紙上而已一個聖弟子, by definition, 至少是知因果且志於解脫 不會佈施後不發願的 再強調一次 布施後發願 這是三傳共同教導弟子的當然 有一些善心人士 不知佛法 不知因果 但仍然主動布施 這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02:00
當皈依佛陀 四聖諦 不是早就設定好了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02:00
一樣是值得鼓勵的 但是這樣的善行帶來的善果報對趣向涅槃的幫助不會有知因果 發涅槃願來得有效哪個法師教你皈依三寶以後所有布施都內建發願涅槃的?照這樣的邏輯 所有包含布施 禪修等等的善行都不需要發願迴向嗎? 當然絕對不是這樣子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05:00
善行 與 善果 要看 其中的因緣發展我們在討論的問題 是 布施 要不要有個 先存有個動機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06:00
子彈打到哪裡當然要看彈道 但是發射前的瞄準仍然是需要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08:00
問題是 當心存動機 就偏離 你的目標了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08:00
沒有動機的布施..你知道你在說甚麼嗎? 難道今天我的鈔票是不小心掉進捐獻箱?XD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0:00
否定阿毗達摩 就是會搞出這種不知所云的理解..╮(╯_╰)╭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10:00
不求回報 ....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1:00
先不要談布施 談禪修吧 禪修也是一種善行 禪修時要保持無我的心態 但是進禪堂入座前 下座後 難道都不需要發願的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11:00
讀了 阿毗達摩 布施 就要求回報 這....也太驚人了吧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2:00
隨佛門人 再一次以"佈施不須發願"來走出一條與傳統南北藏傳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12:00
布施 與 禪修的立定志向 您也要扯在一起...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3:00
所教導不同的道路奉勸你不要把世俗的道德觀放到佛教的布施教導中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14:00
我在學大乘的時候 人家法師也教 心無所求的布施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5:00
佈施不發願 到底哪一個法師這樣教的 ╮(╯_╰)╭ 發願求取涅槃 願眾生隨喜此善行 願善果與眾生分享 就這樣 這樣的迴向與發願 與你的"心無所求不發願"哪一個才是佛法教導應該很明顯吧 拜託 來佛教板就用佛教的觀點 不要用世俗道德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19:00
無私心的布施 到底有什麼不對?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19:00
你是說布施不應該發願才叫心無所求嗎?我以為佛弟子都應該相信因果 知道善行會帶來善果 這並不叫有所求 而發願求取涅槃 是在知道有善果的前提下 把善行投往涅槃的目標 在知因果的前提下你要詮釋成有所求那是你的事不過不要來誤導大眾以為佛教教人布施不應發願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3:23:00
看到你在講這些事跟之前嘲笑他人的那個你真的判若兩人,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你?布施方面你可以舉個實際的例子,比如你做了哪些布施,為什麼要這麼做,智慧與副作用的比例各佔多少?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28:00
佛陀在吉祥經中說 不親近愚人 應親近智者 敬奉可敬者 此為最吉祥 雖然yc大的觀點很多與一般佛教有出入但是與yc大這樣的智者討論 也算是佛陀鼓勵的事情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31:00
yogi大 別胡亂攻擊人了 在下也未曾挑釁您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32:00
我攻擊誰啦? 我雖然用激烈的語氣 但是我說的都是常識啊 拜託你回想一下 到底哪個法師教導人說佛教中的布施不須發願?佛教教人布施後要發願 這叫常識 北傳道場參加任何法會 去南傳道場做任何的供僧 法師都是這樣教導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36:00
聖嚴法師也教 布施無所求 藏傳也教 布施無所求中台也教 布施無所求~聖嚴法師 在其著作 "聽聖嚴法師說佛" 也是如此教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38:00
所以聖嚴法師沒有教人布施要發願?藏傳沒有教人要發願?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39:00
福嚴 也教 布施無所求我們不就是在討論 "心無所求的布施" 嗎?http://www.fuyan.org.tw/8l/17.htm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1:00
我在講應該不應該發願 你在扯心無所求?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41:00
發願 是您自己扯出來的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3:41:00
你實際做了哪些布施呢?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2:00
所求的布施 就不該發願?心無所求 指的是不應該用愛染的心去佈施 因為這樣的願只與欲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43:00
莫名其妙 又想 藉故 又想扯 北傳 藏傳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3:00
界善果報相應 如果所求的是涅槃 那麼即便這仍然是有所求 但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44:00
想批鬥 原始佛教 與 隨佛長老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4:00
是這種心願不與愛染相應 這就是值得鼓勵的有所求阿不就通通都是人家在批鬥隨佛 我只問啦 我說布施應該發願你意有所指地說這是心無所求以外的另一種思考 不就暗示發願違背心無所求的教導? 可是南北藏傳都教導要發願 難道隨佛不是這樣教導的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46:00
佛陀有解釋 布施的具足云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慳垢心,在於居家,行解脫施,常自手與,樂修行捨,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8:00
再說 布施的福報大小 既然說是福報 屬於世間 那麼單看福報大小就只與受施者以及布施思是否與智相應有關 我說應該要知道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49:00
心無所求的布施 本來就不必 發什麼願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49:00
布施有善因善果 這就是智相應 單就世間福報來說 當然會比不知因果的布施來得大喔 所以你說聖嚴教導人布施不用發願嗎? 謗僧的果報很重的喔所以你心裡面就覺得心無所求=不發願 這是錯誤的知見 就降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51:00
:) 別亂扯了 這樣有損您的格調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2:00
我沒甚麼格調啦 我只是不喜歡在佛教版看到有人用迥異於傳統佛教的東西亂講而已再強調一次: 三傳都教人佈施要發願 這沒有違背"佈施應無所求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54:00
無所有求的布施 是佛教共識 您講的 有所求布施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4:00
" 但是話說回來 "應無所求的佈施"是為了與出世間相應 不是因為這樣的福報比較大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55:00
能出世間 就是最大的福報 不然呢?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5:00
拜託 不要在這邊誤人子弟 說甚麼佈施應無所求所以不要發願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6:00
經典中說得很清楚 志向涅槃的欲求是與出世間相應 不要一竿子打翻所有的"有所求"如法的布施 就應該如法的發願 迴向 不要亂教人 好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58:00
志向涅槃 不就是 要無所求~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3:59:00
把所有的善行 做求取涅槃的發願 這你要解釋成是心無所求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3:59:00
無所求者,自覺涅槃 (雜阿含60經)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00:00
知道現在尚未證取涅槃所以發願求涅槃 這不叫有所求叫甚麼?再說一次 不要把禪修的心態與世間善行混淆 這樣就會像隨佛門人只讀七事修多羅一樣以為這邊無所求者是包含到世間善行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4:01:00
就一直在求 反而離涅槃越來越遠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03:00
稍微翻一下南傳菩薩道好嗎 菩薩過去世每次善行都會發願求佛果 這才是正確的 不是說布施以後知道因果 知道自己尚未證涅盤 卻不發願求涅槃 這樣只會讓善果報的目標分散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4:13:00
當我們已皈依 佛陀 四聖諦 就已皈依於 涅槃發願 也只是 五蘊的行為 五蘊非我 誰在發願?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17:00
對還沒進入觀智的絕大多數人來說 五蘊非我只是一種概念的理解 如果已經能在觀智上現觀五蘊非我 那再來問這個誰在發願現實就是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 就是有我 就是我在求涅槃 但那也無妨 因為要修道其中很重要的動力就是欲神足有了欲心所 搭配如理作意的思維 這個欲心所雖然是求 但仍被稱為善法欲 只有與貪心所共同作用的欲心所會成為惡欲 這才是強調"無所求"要避免的不善欲求善法欲求在有學階段都是被鼓勵的 所以就算是聖者如阿難 在證四果以前也是以欲心所欲求阿羅漢道為動力很多人在談論教義時 會把勝義諦說與世俗諦混用 就會得到那種明明在討論佈施這種世間善行 卻用勝義諦的無所求來得到不需發願的荒謬結論 這種結論只會誤人子弟而已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4:31:00
感覺您還是想批評什麼 還想扯到 誤用 世俗諦 與 勝義諦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32:00
對啊 我就是在批評那種教人布施或各種善行不須發願的邪說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4:34:00
佛陀從來沒教人發願 佛陀只教人按照四聖諦去執行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36:00
你只讀七事修多羅當然看不到佛陀教人發願布施應該發願 持戒也應該發願 禪修也應該發願 這才是佛陀的教導 不論是成佛道的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或者解脫道的願以此功德 作為道果涅槃的助緣 都是佛陀的教導 沒有發願的意欲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4:38:00
布施 講發願解脫 根本多此一舉物質的布施 自然會成就 貪吝的解脫能行 法布施 更代表 已知解脫聖道您不要一直想藉機 攻擊 原始佛教 與 隨佛長老他在開示發願的問題 是助人要破除 我見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46:00
是啦是啦 北傳有願消三障諸煩惱 南傳有願以此功德導向諸漏盡都是多此一舉 就隨佛知見正確 其他南北藏傳的傳統都錯了布施應該無所求才對 發願都有所求啦 所以不對啦 七事修多羅佛陀沒教人要發願 甚麼? 增壹阿含佛陀談發願? 那是後人加入的 不是佛陀教的 都你對 這樣好嗎?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4:52:00
yogi所以你是正法,他人是邪見,你是智者,他人為愚癡?你有足夠智慧導正他人?你又有什麼布施之舉呢?沒有的話還能講得頭頭是道?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4:59:00
兇手..邪見只有一個 就是說皈依三寶以後布施都自動內建願求涅槃 乾脆說皈依以後布施都不會有愛染心如何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5:36:00
當我們自稱是佛陀弟子 不就是學習佛陀老師的路線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04:00
在證悟涅槃以前 就是會有貪愛 布施就是有可能染污 別講得好像皈依以後就一定會自動趣向涅槃 凡夫就是會有各種不善心 所以當有任何善行功德 當然要發願求證漏盡涅槃 這種動力不會是皈依以後就內建的 這也是佛陀與僧伽所教的 當然那種否定其他僧伽兩千年傳承教法的團體要標新立異 硬要主張發願不是佛陀所教 這種毀謗三寶的言論因果自負吧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5 19:41:00
認真回原po,關於人際關係,佛法當中有談到四攝法。可以上網找看看,這個比較接近生活上的運用。
作者: ppcdabea93 (興盛)   2016-01-26 00:38:00
人際關係從肯吃虧,替人著想來,加以交付阿彌陀佛安排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6-01-28 12:45:00
直接去當義工,從當義工的過程中學習待人接物,可以參考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6-01-29 01:31:00
無求是對的.. 但若求方法也要對 布施和人際關係只是做了一半 另一半是 捨我 柔語... 捨我者 眾生喜樂柔語者 眾生無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