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集》八誦經品:捨離貪愛諍論
第一章《愛慾經》
如果他滿懷渴望,追求愛慾,卻未能如願,他就感到痛苦,猶如利箭穿身。
避開愛慾,猶如不踩蛇頭,這樣的有識之士克服世上的這種執著。
他貪求種種愛慾:田地、財產、金子、牛、馬、僕人、婦女、親屬;這些脆弱的東西擺佈
他,危險折磨他,痛苦追隨他,猶如河水湧入漏船。
因此,有識之士應該永遠避開愛慾;摒棄它們,搯出船中漏水,越過河水,到達彼岸。
**
第二章《洞窟八誦經》
一個生活在洞窟裡的人有許多遮蔽,沉溺在愚痴中;這樣的人遠遠沒有達到解脫,因為在
這世上,愛慾是很難摒棄的。
聽憑願望,執著生存的快樂,尋求未來或過去的愛慾,貪戀今日和往昔的愛慾,這樣的人
很難獲得解脫,因為解脫不能依靠別人。
貪求,迷戀,沉醉於愛慾,吝嗇,邪惡,這樣的人陷入痛苦時,悲嘆道:「我們死後,將
成為甚麼?」
因此,讓世人學會知道甚麼是世上的邪惡,讓他不要行惡,因為智者說道:「人生是短暫
的。」
我看到世上貪戀生存的人戰戰兢兢;這些可憐的人面臨死亡嘟嘟噥噥,不能擺脫對生存的
貪戀。
請看,這些執著自我的人戰戰兢兢,猶如水流枯竭的魚兒。看到這種情形,那就不要執著
自我,不要執著生存。
智者應該排除對兩極的渴望,徹底理解諸觸,沒有貪慾,不做自己譴責的事,不受所見所
聞汙染。
越過河流,不受執著汙染,牟尼應該徹底理解名想,拔出利箭,努力雲遊,不貪戀這世和
彼世。
**
第三章《邪惡八誦經》
思想邪惡的人爭辯,思想純真的人也爭辯,而牟尼不參與發生的爭辯。因此,牟尼在任何
地方都不受阻礙。
一個受慾望支配、固執己見、一意孤行的人,怎麼會放棄自己的見解呢?他在完成自己的
事,怎麼理解就怎麼說。
未經詢問便向別人贊揚自己的德行戒行,智者認為這種自我吹噓的人不高尚。
平靜沉著,不稱道自己品性如何如何,在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驕傲,智者認為這樣的比丘
高尚。
他的觀點是人為的、臆想的、偏頗的、汙穢的,無論他怎樣自以為是,他的根基是不可靠
的。
信奉某種觀點後,便難以擺脫。人們考察各種觀點,決定取捨。因此,人們在種種信奉中
,拋棄或接受某種觀點。
純潔者在世上不接受關於各種存在的人為觀點;他摒棄虛妄和驕傲,無所執著,還會依憑
甚麼行動呢?
執著種種觀點便會導致爭論,但依憑什麼與無所執著的人爭論呢?因為他既不接受,也不
拒絕,在這世上滌除一切觀點。
**
第四章《純潔八誦經》
「我看見純潔者、優秀者、健康者,由於所見,人得到淨化。」持有這種觀點,並認為至
高無上,便會依靠知識,尋找純潔者。
如果所見能使人淨化,或者知識能使人擺脫痛苦,那麼有貪愛的人便可通過其他途徑(註)
達到淨化,因為按照他的這種觀點,只能得出這種結論。
不執著所見、所聞、德行、所想和善惡,拋棄一切所得,在這世上無所作為,這樣的婆羅
門不認為能通過別的途徑達到淨化。
有些人拋棄原先的,又接受另一種;他們追隨慾望,不能超越執著,抓住這個,捨棄那個
,就像猴子抓住這根樹枝,捨棄那根樹枝。
一個人遵奉戒行,執著名想,便會陷入種種事情;而充滿智慧、具有知識的智者理解萬物
,不會陷入種種事情。
對萬事萬物,無論是所見、所聞、還是所想,都不懷敵意;在這世上,有誰能改變這樣一
位目光遠大、公開雲遊的人?
他們不製造任何觀點,不推崇任何觀點,也不自稱「無比純潔」;他們斬斷執著的束縛,
在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貪求。
克服罪惡,理解一切,洞察一切,沒有任何執著,這樣的婆羅門不迷戀貪慾,不沾染貪慾
,對今世和彼世都不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