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大乘戒律關於開遮持犯之略說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14 19:16:11
(一)
佛教律學入門
虛雲老和尚講述
摘錄 :
開遮持犯佛陀的法律;不是一味專制呆板的,乃是最適應社會環境的,終利濟群眾為前題
。在大乘菩薩戒中,就有開遮持犯的不同:如殺盜婬妄酒等,都有開遮持犯的道理,比況
現在國家提倡大家要勞動生產,由是一班僧尼也可自力更生,苦種田開廠織業等,這就是
開緣的道理。或有生病,醫師說是要用酒配藥,這亦可開。至於方便妄語等,凡有利益大
眾的皆有開緣的必要,否則就犯,遮則便持。
這些道理,詳看瑜伽菩薩戒本。
並及巨讚法師寫給二埋法師的「關於戒的開綠」一文可知道的。
所以世尊說法制戒;當開則開,開則名持,不開反犯。
當遮則遮,遮則名持,不遮反犯。
總而言之,要於功德上,自利利他!
合法合理的,才許可方便有開緣的意義,不然的話切切勿得開的!
(二) 達真堪布 談酒戒 :
在大乘佛法裡,如果心是善的、清淨的,那麼身惡業、口惡業都有允許的時候。但是這有
兩個條件:一是完全為眾生,不為自己 ; 二是對眾生的利大弊小。
  很多人借口:“不是有允許嘛!不是說為眾生可以嘛!”然後隨意去造這些惡業。的確
是有允許的時候,但那是在為了眾生的情況下。自己先觀察自己的內心,有沒有貪嗔癡 ?
如果有,是不允許的。你說是為了眾生,但是自己的相續還是污染的,內心還是不清淨,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真正利益眾生。
  有人還是有疑惑:“是不是為眾生、為了工作可以喝酒啊?”比如今天出去應酬,若是
你真正為了對方,自己不願意喝酒,發自內心不喜歡,覺得很惡心,但是為了辦事順利,
然後喝點。
為什麼要辦事順利呢 ? 為了更方便的修行。修行是為了什麼?為了解脫 ; 解脫是為了
什麼 ? 為了度化眾生——最終還是為了眾生。這樣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找借口。
  現在很多人,自己想喝,然後找借口:“我是為了工作……”這樣肯定是造業的,因
為你的內心還是貪,還在散亂。還有些人認為自己是修密的,行為就很隨便,吃肉、喝酒
什麼都做。你為什麼要喝酒、吃肉?若是為了眾生,那你看看自己內心裡有沒有貪心、嗔
恨心,內心是不是愚癡的 ? 若是自己內心清淨,完全為了眾生,對眾生也有很大的利益,
語言和行為上的一些善法是可以捨棄的,但內心是要完全清淨的,在不自私、不自利的情
況下才可以。因果不虛,找借口是不行的。
(三)
1. 淨空法師 案例 :
我有一年在北京訪問,那個時候我住在美國,我記得那年進入中國的時候,我是用美
國身分。住在北京好像是國際飯店,我下樓,我走樓梯上下來,大廳樓梯上下來,碰到一
個同修,他住美國的,遇到了,很歡喜。他告訴我,他說今天兒子在這裡舉行結婚典禮,
請了政協的副主席程思遠。程思遠是林黛的父親,電影明星林黛大家都知道,林黛長得跟
她爸爸樣子很像,請他做證婚。碰到我了,把我抓去也做證婚。
他說我請一僧一俗,請我們兩個做證婚人。我當時就答應他了,我說好。他們家這個
婚姻,女孩子是日本人,北京大學同學。今天結婚,他告訴我,有中國政協跟外交部一些
官員、日本的大使館大使,這都參加。這是我們傳揚佛教的好機會,因為他叫我做證婚,
我有十分鐘講話,我就可以告訴他們佛教是什麼。我用十分鐘講這個題,大家聽到歡喜。
臨時抓去的,又沒有準備素菜,我吃肉邊菜,我喝了一杯酒陪大家。坐在我旁邊是廖
承志,廖仲愷的兒子,他坐在我旁邊,他說佛教這麼活潑,這我也可以學。我說當然可以
學,我說佛教戒酒,戒酒的原因是什麼?不能喝醉,喝醉了就會起殺盜淫妄這些念頭,是
防止的。五戒裡頭這個酒叫遮戒,本身沒有罪,喝醉了犯別的戒。所以它是遮戒,不是性
罪。性罪,性罪是你做了本身就有罪,殺盜淫妄本身就是罪。受了戒之後再犯,罪加一等
。但是酒是遮戒,酒的開緣很多,像今天這個場合,在這裡喝酒叫開緣,這不是破戒。
為什麼? 大家歡喜,讓大家了解佛是什麼。
2. 淨空法師 答問篇 :
問:請問學佛人是不是一點酒都不能喝?
答:沒有這個說法,酒是五戒之一,但是每條戒有開、遮、持、犯,你要不懂的話你就不
能持戒。在什麼場合當中開緣,那叫開戒,不是破戒,這個要知道。譬如:年歲大的,身
體衰弱,每餐飯喝一杯酒,幫助血液循環;中醫藥裡用酒做藥引子;酒配在菜裡面做香料
,都是可以用。
  我有一年到北京去訪問,碰到一個美國的華僑,我們很熟悉。他在酒店二樓舉行婚宴
娶媳婦,臨時看到我,就把我抓去做證婚人。新娘是日本人,這是屬於國際婚姻,中日兩
方面的外交跟工商業的代表不少人,所以我就去看了。他還有個證婚人程思遠,我們在一
張桌子上坐,一僧一俗。
  我是臨時參加這宴會的,所以沒有做素菜。菜我吃肉邊菜,酒我喝一杯,這樣子跟大
家交流。旁邊人看到,認為「佛教是這樣的活潑」,看法就不一樣了,這個宴會就度了很
多人。你要是那麼樣考究,人家會說佛不能學,學了什麼都不方便。那些達官貴人平時見
都見不到的,難得在這樣一個場合,所以致詞時我就講佛法,把佛法介紹給大家,皆大歡
喜,這就是抓住機會弘法利生。若是舉止呆板,大家會畏懼學佛,會把人家學佛的機緣斷
掉了。
=
很感恩C大的認真指正,戒律之存亡,關係到佛法的存與滅,確實必須嚴謹看待。
而大乘戒律 與 南傳戒律,有部份確實也是不相同的,或許可以彼此先瞭解看看。
大乘戒律的嚴謹可到小小戒不可捨,利他的開緣也能到性罪皆能開許。
開遮持犯當中的彈性差距,全在於一個修行者的心量與證量,行者自身須擔負因果責任。
所以並非單從外在就可以絕對的評估對或錯。
這是有關於大乘戒律的一些資訊,至於認同與否,也尊重個人的選擇。
至於 淨空老和尚 一例,末學引述如上。
依文意 淨老 意思性的敬酒一杯。場合中無論應對或講演,也確實達到了弘法之效,
至於此舉如法與否,其餘就讓社會大眾去公評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watanmila (watanmila)   2016-01-14 23:00:00
比丘為人證婚,也是有疑慮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15 08:44:00
虛雲大師 本身就 持戒精嚴 ...
作者: OT2 (無界)   2016-01-15 11:26:00
真修行人 不見他人過何況是不是過 我等凡夫不知他人境界 又怎麼知道呢?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6-01-15 13:32:00
真修行人不是是非不分如果戒律寫很清楚,又無特殊因緣,卻教人破戒~並不妥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15 17:49:00
大乘菩薩戒經中,其實已有開許之說,爭議於此,無有益處。更不論比丘戒二百五十條,都有開緣方便,有的更允許多開。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6-01-15 17:51:00
開許跟不持戒是兩碼事情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15 17:52:00
在家居士若不善用心,誤指鹿為馬,就不妥了。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6-01-15 17:52:00
更何況也不該因為個人偏好某些法師就默認破戒,甚至鼓吹破戒是開許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15 17:58:00
開緣出處,源於戒經,可說戒經鼓吹破戒 ?當善思之。阿彌陀佛淨老若是一邪師老僧,何以德風感召海內外,爭相邀請講經 ?何以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一書,諸多佛門大德共讚淨老之道風 ? 這些人難道都迷了自心 ? 瞎了雙眼 ?言盡於此,當善思之。阿彌陀佛。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1-15 18:02:00
Am你去學邏輯 尤其是語言謬誤領域 檢查你自己犯的不當連結開緣大原則與淨空具體案情/全稱(有德)與分稱(所以絕無任何錯誤)混淆的謬誤~你有查證這些海內外僧人專心修行之餘 知道淨空傳播應酬開緣的邪見嗎?退一萬步 有德的淨空的這個"正見"怎麼海內外法師不請淨空四處宣講?慧律法師怎麼講跟淨空不同的觀點?大多僧人戒律都講錯了 淨空才是對~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6-01-15 18:07:00
不是已經被新加坡趕走?已經有人認清狀況啊。那時候又是海內外?新加坡請他離開已經是事實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1-15 18:09:00
淨土宗慧律法師不知菩薩戒對應酬講佛法開緣!!當信眾對應酬猶豫而請問時教的是不可喝~你Am都懂 慧律不懂應酬宣說佛法就可喝酒 又不會得罪長官/同事~這麼方便的菩薩戒開緣正知(或邪知) 慧律不懂耶 依你們邏輯 小乘重個人持戒 慧律法師在教信眾小乘戒律??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15 18:44:00
一言湧萬語,當觀心中浪,此是輪迴賊,偷盡光明藏。是非人我他,總是鏡中人,虛空現幻影,夢中夢中夢。但盼諸佛子,息心且精進,遠離顛倒想,還歸菩提路。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   2016-01-15 22:58:00
出家人喝酒,已經違犯了北傳的"譏嫌戒",獅子蟲食獅子肉.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01-20 12:43:00
修行不是為了方便 是為了斷惡因 方便背後的因是什麼?增上戒定慧是成佛的因, 方便是什麼因? 不可不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