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如果想要求人際關係

作者: samed (peace)   2016-01-25 14:43:51
to YC大
要能夠無所求的行佈施 至少要證得空性 對凡夫來說 那是果 不是因
當還是凡夫的時候 就算粗的心識說無所求
但是細微的心識還是心心念念在為這個 我 做打算
因為短時間內沒辦法擺脫 所以只好依著有我去做佈施
這時做意發願 做完善事 回向証得涅盤 證得空性 證得無我 就很重要了
不然造因的時候 細的已經無法控制 粗的又不管他
那感的果 就依細的心識為業 比較偏世間的福報
我們凡夫平常就每個念頭都習慣為自己 仔細觀察自己的心是可以察覺的
特別提起為他人的利益去做善事 並做意回向菩提
這個我才會愈來愈小 乃至最後消滅他
這是一種觀點 給您參考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5:10:00
坦白說 我也沒什麼想辯的 :)布施的過程 應該觀察 受 想 行 不要再產生 妄見
作者: samed (peace)   2016-01-25 15:12:00
原來的觀點也不錯阿,哈哈,我沒有要辯啦,只是說有這樣的見地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5:15:00
如果連禪修中都還無法辨別名法色法 就不要說日常生活的活動了 所以難道要布施以前還要先在禪修有一定成果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5:17:00
無所求的布施 是聖弟子的境界 不是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5:18:00
這是追求的目標 但要說把這列為布施的必要條件就不對了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5:39:00
我只能說 您若欣向 涅槃 ,自然會欣向於 無所求的布施不要為了 批評 而 批評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08:00
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 只是見到主張不需發願的邪說 必須要正視聽 三傳沒有哪一個法師會說皈依三寶以後都不用發願就會自動讓所有善行成為證涅槃的助緣的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21:00
您也夠逗的 可以從布施 扯到發願 呵~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24:00
除了獨樹一格的隨佛宗以外 任何三傳的法師教導布施哪一個不會教人布施也要發願的? 呵~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26:00
呵呵 您攻擊隨佛長老的病又發作了嗎?無所求的布施 不管 法鼓 中台 福嚴 藏傳....隨便 估狗一下 每位大師都講得頭頭是道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30:00
主張布施後不用發願的是隨佛弟子你吧? 又不是別的法師的門人這樣說 哪一個法師主張說布施以後發願有違無所求的啊? 只有隨佛門人這樣主張啊 所以你們就得到了布施以後不應發願的邪說結論 如果只是關起門來自己爽著說就算了 但是要在公開討論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32:00
您布施想怎樣都可以 不要假借一個項目 就開始發病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32:00
板宣揚邪說 就要有被檢驗的心理準備唷啊我一開始補充說布施後應該發願 只是想補充一下 是隨佛門人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33:00
我有說 布施完 禁止發願嗎?佛陀有說 布施完一定要發願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33:00
意有所指地說這是不一樣的說法 明明這叫佛教常識好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34:00
無所求的布施 本來就是三輪體空的概念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34:00
甚至還說佛陀沒教人布施後要發願 這就是毀謗三寶的言論了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35:00
我是發願 根多此一舉我是說 發願 根本多此一舉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36:00
阿不就多此一舉 原來佛陀過去世身為菩薩每次善行以後的發願都多此一舉囉隨佛宗 加油好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41:00
你的心態有問題 ...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43:00
在佛教板大聲主張行布施不用發願 這種心態的問題比較大唷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44:00
依經的弟子 不會立什麼宗的 您依論修成這樣... 唉層次不同 能接受的法義也不同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46:00
任何言論有對的有錯的 講錯了被批判就天經地義而已 然後不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46:00
您還在執著 非得發願不可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47:00
我是在分享 五蘊非我 給您您要繼續有個我在布施 我要發願 也行~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48:00
嘖 仔細想想看 為什麼隨佛在南傳佛教的名聲猶如平實導師在漢傳的名聲一樣好嗎? 開口閉口都是我們依經正確 其他人曲解正法錯誤 這樣被批判只是剛好而已啊自以為解個經就是斷了我 要那麼自我感覺良好是你家的事 但是世間凡夫佔絕大多數 凡夫布施就是有我 在那邊喊著不要有我啊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50:00
請問這位法師 有犯戒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50:00
那個我就會消失膩? 所以才要適當的發願啊我在講知見錯誤 你在扯甚麼犯戒?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51:00
連戒學與其他教義都會搞混 那名法色法會不會啊?大聲疾呼布施不要有我見這樣對破除我見有個三小幫助啊XD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53:00
無所求的布施 本來就是很好的善法你那邊借題發揮 其心可議!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6:53:00
嗯,c,阿不是,yogi,你是曾經做過什麼樣的布施,然後有過什麼樣的捨與得分享一下,我覺得有一定的修為後,布施這東西應該不複雜了,而我也有疑問,修行到什麼程度可以論斷我正人邪,自己說的是正法,別人的是謗法誤人,相信即使是阿羅漢,要講這種話也會有智慧的去導正。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6:56:00
我補充說在無所求以外發願求涅槃的布施是最值得鼓勵的 你說這不對 那我們就來討論啊 甚麼叫借題發揮 其心可議的又是誰?隨佛宗總是用這樣一貫的態度 起手式先說別人不對 自己這樣才是對的 然後被別人反批判就說啊你們壞壞借題發揮其心可議XD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6:58:00
當你能 無所求 的布施 就在聖弟子的境界了何苦 再去起妄想 反聖入凡?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01:00
布施的本質就是世間善行 在那邊說聖弟子可以無相布施 阿不就好棒棒 那對眾多還需要布施累積成就涅槃資糧的凡夫是有個小朋友用啦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02:00
我有去攻擊貴宗 貴派嗎 我只不過建議 無所求的布施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02:00
你是建議布施不需要發願 這就是攻擊了所有這樣教導的傳統三傳的佛教唷 還裝可憐勒XD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04:00
你講這種話 就是想聯合其他人來攻擊在下 滿足您的心願何苦呢? 這樣好戰~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05:00
聯合他人? 我聯合了誰了?我只說你這樣的主張與三傳所教都不一樣 這是陳述事實啊 你們要標新立異 就不要怕別人點出你們不一樣的事實啊 XD一方面要標新立異以為高 另一方面又怕別人來戰 啊就話都給你說就好 好嗎?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07:00
你要做到無所求的布施 本來就不需要發願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08:00
所以呢? 從這一段要推廣到皈依以後布施都不用發願 中間欠缺很多很多的推論步驟唷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09:00
呵~ 不然都讓你唱獨角戲 繼續某黑攻擊嗎 ?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09:00
拜託 邏輯稍微用一下好嗎 訓詁流用這樣的邏輯不行啦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10:00
不然 您學的最棒最好! 您講的都唯一正確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10:00
噗哈 好啦好啦 話都給你說吧 別人都亂批判你們的觀點 別人壞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11:00
要把您當 無學阿羅漢 還是 法眼淨的聖弟子 ?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11:00
壞 XD 你們才是對的 邏輯跟左手一樣 上籃就可以省略了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13:00
yogi大 講的都對 唯一正確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15:00
噗 我在講你說的不正確的時候不附和 附和這些是有個小朋友用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15:00
後人不依照 阿毗達摩 就是不對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19:00
:) 您的仇隨佛病 有舒緩了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20:00
我不仇隨佛唷 我反的是邪知見 認真地說 我很想問隨佛門人與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20:00
明明就是您自己打嘴自己 希望涅槃 卻背其道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21:00
無所求者,自覺涅槃 (有空自己念三遍)你是要質疑 佛陀講 "無所求者,自覺涅槃"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23:00
好棒棒 凡夫布施前請跟著yc大念三遍 無所求者 自覺涅槃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23:00
我也想問您 經文已經寫的一翻兩瞪眼 你還要信 "論"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24:00
不跟你戲論 若能謹記 無所求者 自覺涅槃 是真的會開悟依遠離 依離欲 依滅 向於捨~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25:00
啊不就我都信論? 善行要發願的經典只是不在七事修多羅而已並不是不在裡面的都是叫論好嗎XD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26:00
就算不開悟 很多 世俗煩惱也會鬆開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7:26:00
突然覺得多念南無阿彌陀佛 真的會往生淨土 好像很棒 至少比念三次無所求者 自覺涅槃 就能證無我以無我相布施更有說服力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30:00
你為了攻擊批判 連正念 都可戲論....如是堅固士,一切無所求 拔恩愛根本,瞿低般涅槃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7:33:00
c開頭的,尾巴露出來了。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7:34:00
大力自在樂,彼則無所求,若有求欲者,是苦非為樂yogi 您好好修行吧~ ....好自為之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8:02:00
呼籲說凡夫記得無所求佈施不用發願這種邪說的人 被反例打臉就反咬戲論喔呵呵XD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5 18:02:00
老實說,向外求財富、健康、長壽...等等,都稱為有所求。反之,向內心求無上菩提、六度波羅蜜..等,這稱為無所求。發願就是屬於後者,這稱為無求之求,求無所求。發願求,是一種過程,當證得時,知道本自俱足,故名無所求但是在還沒證得時,必須透過發願來發起,否則就落空了。簡白一點的說,世間之求,能生貪愛,佛法之求,恢復智慧。這就是差別之處。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8:06:00
一個世間善行 用未證果凡夫的角度說應發願 你就拿勝義諦說要無所求無我相佈施,張飛打岳飛。最好這樣呼籲一下就可以了啦 難道隨佛教導的修證次第是這個樣子?口口聲聲說應修道品,卻忘記四神足怎麼寫的嗎?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5 18:08:00
例如yct大學習四聖諦志於解脫涅槃,這本身就是一種發願了~凡夫必須透過有入於無,佛經談無,是為了遮止凡夫貪愛之心凡夫如果一開始就執無,那就成諸佛所不化了。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18:10:00
欲神足是一種欲求涅槃的渴望,它的本質就是欲心所,就是欲求。拿證果聖者的角度來否定一切欲求真是好棒棒。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5 18:12:00
有無本不二,執著任何一處,其實都會生起對立。這也是讀經要注意的地方 ~涅槃並非斷滅之無,生死也非恆常之有。量子力學也都談到,當人們沒觀測時,被觀測物其實是處於一種 "空跟有" 疊加的不可思議狀態。所有已觀測的結果,都是從疊加塌陷後的單一情況,有點類似佛門談到的相待而立的概念。薛丁格的貓就是很有趣的例子 ~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8:20:00
你贏了 量子力學~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5 18:24:00
世間有所求,求到的不離體性之空。出世無所求,仍不壞因果之有。兩者應該合起來一起看才比較不會偏失 ~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5 18:24:00
yogi 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好像不是你想的那樣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18:42:00
空殼,知道很多名相跟實修是有很大的差別,你能講出一堆東西,但你講話的方式跟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孩有什麼兩樣,最近很喜歡左左右右嗎?沙灘派對好棒棒,不回應最安全喔?對喔,你上課時間到了。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20:26:00
雖然某人不認同阿毗達摩,也有人以為阿毗是人 但是, well:http://tinyurl.com/hg3t3qn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1-25 23:14:00
即使是不認識阿難或把他錯當是一本書也不代表什麼,用盡分身,讓分身出來幫自己,酸言酸語,霸凌弱者,非但不像學佛人,連佛門也進不了,再繼續下去想必墮三惡道,保重,還有,在上課時間私信丟水球,自己檢舉自己的靈異事件,變成羅生門了。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5 23:28:00
難怪一直覺得看不懂你在說三小 阿公眼鏡髒 太太看成娘XD認真地說 我不確定你是真的有人丟水球還幻想出來的 如果是後者的話我只能祝福你遠離身心煩惱 如果是前者, well, 那麼我還是去讀三遍吉祥經吧 應該比念三遍無所求者有用╮(╯_╰)╭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6 09:50:00
yogi 你有遍讀 相應部 與 雜阿含 嗎?你再抨擊的時候 可否有想過 出處都是 經藏而且 七事相應 是 最接近第一次結集的上座傳承一個有修養的佛弟子 怎麼會用 "三小" 這種粗語就算您認為 正確到 無與倫比 的 阿毗達摩 與 清淨道論你是要反 第一次結集的 五百上座 與 大迦葉尊者 嗎七事相應的經文所成就的四雙八輩 會比依論成就的少嗎?七事相應的經藏 沒讀通 就以南傳正宗的腳色大放厥詞原始佛教學人 持戒 以較為可靠的經藏修行 你有何資格批評?你是已經貫通經藏得法眼 有資格判教了?
作者: ppcdabea93 (興盛)   2016-01-26 11:35:00
諸行都須迴向西,專念佛則不須迴,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6 11:45:00
以無所求心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時心無所求,這稱為發願。發願是一種利他與自覺的合義用詞。安住於無所求心,稱為偏空。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6 11:52:00
1)三小是粗話喔? 不要歧視台語口說語好嗎 黨國餘毒2)我說過 這種論證第一次結集只有七事修多羅的訓詁相當可疑這是研究方法的問題 加了非常多的腦補 先腦補說優波離系跟阿難系一個經藏有錯一個律藏有錯 然後再腦補整個結集都是優波離系阿難系在玩 當其他大阿羅漢的弟子都空氣 然後這些聖弟子的僧團都可能一致犯錯 西瓜大的腦補 garbage in garbageout 聽過嗎?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6 11:57:00
其實概略聽了二位的討論,不覺得問題出在經或論。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6 11:57:00
更不用說 用這種訓詁方式訓出來一套自稱隱沒數千年的原始禪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6 11:58:00
觀 結果所有能找到介紹這個禪法的開示影片或文章 都在講訓詁沒一個在認真講業處操作的 這種空洞又打高空的教學如果能成就 那也真是了不起啊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1-26 12:01:00
yct大可能覺得 "空" "無" "滅" "寂" ..等這類佛經名詞是核心不可動搖的正法。所以往往當他聽到 "有" "常" "生" "求" ..等等名詞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排斥 ~其實在學習大乘佛法的人也會遇到這類問題,執著於另一面,反而忽略了內心清淨修持的重要性,有善心卻被外境拉走。所以有時候末學會覺得,佛法很像敲敲板,如何置中是一種還滿重要的竅門 ~佛經的究竟稱為第一義諦,古云: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是佛經是文字,文字離不開對待法(空有、生滅..等等)敲敲板的兩邊都有文字,但文字只能引導人該往哪個方向走,有時候必須學著離開文字,走向它指引的歸處,那個才是中點一點心得分享,有錯請見諒。敲敲板就像人的心,今日選擇停在右邊,左邊還是自己的心,明日選擇停留在左邊,右邊仍舊是自己的心。有一天走到了中間,左右還是自己的心,只是從起伏轉成平靜我們只是調整了敲敲板的平衡,並不壞了敲敲板。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1-26 12:51:00
yogi 對於七事修多羅 我們也只敢說是 "接近"接近第一次結集 的部分 這是 印順長老 的研究這種看法 也不是 一家之言少在那邊 腦補來 腦補去,扯一些 部派的歷史好像您很深入 您又讀通了22個部派 論義了嗎?沒讀通 又在斷章取義的謾罵漢譯南傳相應部 與 北傳雜阿含 按著 印順長老 研究的七事相應 順序 兩邊對照看 內容也不艱澀經文寫得清楚明白 被您形容的那樣不堪 GXXX in GXXX out佛陀當年也就這樣教弟子 你是要批評佛陀講的不仔細嗎?你也沒遍讀經藏 僅憑自己的臆測 意識形態 胡亂罵想學隨佛長老的禪觀操作 您以為坐在冷氣房看影片你有參加禪修營嗎? 你有花心血去求法嗎? 實際操作嗎?沒實際經驗 又再開始 按照自己臆測 謾罵~ ...你要批評隨佛長老的教學之前 是有弄通他教什麼了嗎?
作者: yogi (Yogi)   2016-01-26 13:51:00
gigo我以為算是學術討論上常用的詞彙 又被你說成不堪啦XD拜託 臉皮那麼薄的話 就不要跟人用學術的角度討論問題好嗎?研究方法有問題 被批gigo是很正常的事啊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01-26 14:03:00
感恩 佈施完回向自身和眾人的修行 皈依三寶 很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