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我對當前佛教前途的看法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16-08-25 00:12:13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阿賴耶」的原意是棲息住所或愛執之處,加上「識」,
: 就是指生命執著所緣的安住識處,是唯識學用來總攝一切所有因緣法現象的假名本體。
: 什麼是你的阿賴耶識,就是與你有關的所有因緣現象。
: 譬如你現在有緣看到我的文章,所以我的相關因緣也在你的阿賴耶識中。
: 真正的阿賴耶識不是有個識讓你的生命帶著輪迴,而是你的輪迴就在你的阿賴耶識。
: 所以你的阿賴耶識,就是你的輪迴生命所顯現的全部相關因緣。
: 這是唯識為了解釋輪迴主體,所安立的假名存在。
: 唯識學安立你的輪迴主體是阿賴耶識,
: 而阿賴耶識就是你所有相關輪迴因緣的集合,你生命棲住於中。
: 至於生命輪迴的確是會有一對多或多對一的生命轉世,
: 究竟來說,阿賴耶識只是可以用來代表輪迴主體的假名,不是真實存在的主體。
我在此用阿毗達摩的上乘觀念,來簡單解說一下唯識的觀念。
在說明之前,請了解阿毗達摩是素樸直接以究竟法與因緣關係來解釋;
而唯識則是增添譬喻而加上一些概念,這些概念並沒有真實存在。
你的輪迴生命現象(包括你所體驗的身外境界),若是徹底深入分析到究竟法層次,
只是相續生滅不斷的名色法流,對於未證果者而言,是無始無終的過程。
你這當下身心境界的存在,以及過往一切你的造作因緣,就是你的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唯識為了解釋為何輪迴因果所立的假名,其實根本沒有阿賴耶識實體存在。
因為阿賴耶識定義是用以容攝一切你的法界因緣,所以心理學上對應於你的超意識。
因為阿賴耶識是唯識用以攝納所有一切法界現象因緣,認為一切現象皆是顯於阿賴耶識;
所以阿賴耶識的概念會對應於五蘊的識蘊,因為識蘊作用就是顯現,而正如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中佛陀所言:
 『比丘們!猶如幻術師或幻術師的徒弟,如果在十字路口表演幻術,有眼的男子
  如果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
  來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幻術中,有什麼實心呢?同樣
  的,比丘們!凡任何識,不論過去、未來、現在……(中略)或遠、或近,比
  丘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
  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識中,有什麼實心呢?』
你這名色法流的相續不斷,就是你的末那識。
末那識是唯識為了解釋為何自我個體存續所立的假名,其實根本沒有末那識實體存在。
因為末那識定義是用以對應你生命的心識之流,所以心理學上對應於你的潛意識。
因為末那識就是名色法流不斷的相續生滅,所以末那識的概念會對應於五蘊的行蘊。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末那識只是用以串連相續生滅的概念假有存在,而正如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中佛陀所言:
 『比丘們!猶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尋心材,遍求心材,如果拿著銳利的斧頭走進
  樹林,在那裡,他看到筆直、新長的、未抽芽結果實的大芭蕉樹幹,他會切斷
  其根部,切斷根部後切斷頂部,切斷頂部後剝開芭蕉葉鞘[層層包捲]的[假]莖
  。剝開時,他連皮層材都得不到,哪有心材呢!有眼的男子如果檢視、靜觀、
  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空
  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芭蕉樹幹中,有什麼實心呢?同樣的,比丘們!
  凡任何行,不論過去、未來、現在……(中略)或遠、或近,比丘檢視、靜觀
  、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
  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諸行中,有什麼實心呢?』
你這名色法流的每一心念,就是你的意識。
你的名色法流的每一有著所緣色法的心念,就是相關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五識之一。
你的名色法流心念之間的因緣關係,就是唯識所謂的種子。
高深禪觀可以顯現一切名色法的究竟生滅,若是認為一切生滅都是顯現於阿賴耶識,
而有阿賴耶識本體是不生不滅的,這就如同蓮花生在《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所言: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
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
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學派所推崇。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
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
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
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
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
有人稱它為般若,或圓滿智慧;
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
有人稱為大手印;
有人稱為唯一本體;
有人稱為法界;
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
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
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
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因此被稱為如來性,即佛心或佛種。
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
因此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蜜多,
即圓滿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
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
即無上的象徵奧義。
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
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
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
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奇,
這空明常在的覺性,
又被稱為平常心(覺)。
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而美妙的名相,
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這還是執著識蘊本體的自性涅槃見,但真正涅槃是連識蘊也不發生的,正如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11.htm 中佛陀所言:
  『識是不顯現的、無邊的、全面發光的,
   在這裡水與地,火與風無立足處。
   在這裡長與短,細與粗、淨與不淨,
   在這裡名與色,被破滅無餘,
   以識的滅,在這裡這[都]被破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