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南傳菩薩道 釋迦牟尼佛的菩薩修行過程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9-07 19:29:37
依據南傳菩薩道這本書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1.htm#第三章:須彌陀婆羅門
成佛主要就是在受佛授記後 圓滿以下十種巴拉密
實在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的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殊勝的
光是要得佛授記 就已經非常非常的稀有....
所以有時候連續好幾個大劫都是空劫(沒有佛陀出世)
我們不知道要輪迴多少無數個阿僧祉劫 才能夠在投生在人道又剛好遇到佛陀出世
敝人對輪迴的驚懼感實在是越來越重
佛陀這樣譬喻投生在人道的機率
========以下擷取帕奧禪師的開示==========
在《中部.愚人智者經》裡,
佛陀舉出一個例子來形容墮入惡道的愚人必須在惡道裡受苦多久。
他問諸比丘道:
「假設有人把一個有個洞的軛丟進大海洋裡,
而東風把它吹向西、西風把它吹向東、北風把它吹向南、南風把它吹向北。
又假設有隻瞎眼的海龜在每一世紀之末升上海面一次。
諸比丘,你們認為怎樣?那隻瞎眼的海龜是否能夠把牠的頭穿過那個軛的洞?」
「世尊,在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牠可能辦到這一點。」
「諸比丘,我說那隻瞎眼海龜要把牠的頭穿過那個軛的洞所花的時間,
比愚人在墮入惡道之後,再要投生到人間的時間來得短。
為什麼呢?因為在惡道並無法可修、無善可修、無善可造、無福可造。
在惡道裡盛行的是互相殘殺及弱肉強食。」
從佛陀所舉的盲龜譬喻裡,可知一旦墮入惡道之後,
再要獲得人身所需經歷的時間是長久得難以想像的。
在此,讓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放逸不修行,隨意地享受欲樂幾十年,
卻要換來上萬上億年的痛苦是值得的嗎?
讓我說一個故事來說明那是非常愚蠢的事。
在迦葉佛時代有四個朋友都是富商的兒子。
有一天,他們互相討論應該做什麼事。
其中一人說:「我們家中有許多的財富。我們應該怎麼用它?
如今偉大且慈悲的佛陀四處遊方,我們是否應該佈施、行善與持戒?」
但是沒有人同意這個建議。
另一人說:「讓我們喝酒及吃美味的肉。這將是有益的生活方式。」
最後有一人說:「朋友們,我們只有一件事做。
沒有女人會拒絕跟給她錢的人相好。所以讓我們送錢給其他人的妻子,跟她們通姦。」
聽了這項建議,他們每人都連聲讚好。
從那個時候起的兩萬年之中,他們不斷地送錢給許多漂亮的女人,跟她們通姦。
死後他們都墮入阿鼻地獄,在其地遭受極端的痛苦長達兩尊佛之間的時間。
在那裡死後,由於他們的惡業還未消除,他們投生到有六十由旬大的鐵鍋地獄裡。
往下沉三萬年之後,他們達到鍋底,然後再往上浮三萬年,他們達到了鍋口。
他們每人都想要說一首偈,但都只能說出一個音節,
即「都」、「沙」、「那」、「娑」,然後一轉身又往下沉。
當時,波斯匿王i)由於正嘗試殺死一個男人以奪取他那美麗的妻子而睡不著覺,
而在半夜裡聽到那四聲恐怖的聲音。
他很害怕自己會遭遇災禍。
在妻子瑪麗佳皇后建議之下,他去見佛陀,問那些聲音是代表什麼。
佛陀就向他解釋那四個人的因果,然後誦出他們原本想要說的四首偈子:
以往我們邪惡地過活,
擁有的我們不給別人,
雖然擁有許多的財富,
卻沒為自已建立依處。
我們在此地獄被煮著,
至今已過了整六萬年,
這痛苦幾時才會完呢?
那是不會有結束的,
怎麼可能會結束呢?
盼呀望呀不見終期,
皆因你我都造了惡。
當我離開了此處,
投生到人間裡時,
我一定會行佈施,
善持戒律多行善。
他們四人遇到了迦葉佛的教化期,但卻不懂得珍惜,而在墮入地獄時才來後悔,
但已經太遲了。
如今也有許多人獲得難得的人身,而且遇到極難遇到的佛法,
但多數都不會珍惜,還是沉迷於享受欲樂。
大家是否想要學習那些愚蠢的人呢?
如果大家不想錯失極難遇到的佛法,也不想投生到地獄遭受痛苦,
大家就應該培育堅強的信心。
大家必須相信,如果依照佛陀所教導的方法修行戒定慧的話,
就能夠證悟須陀洹道果,永遠不再墮入四惡道。
而且如果證悟了阿羅漢道果,就不會再生死輪迴。
以這樣的信心作為基礎,大家應該激起強而有力的善欲與精進,
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修行,直到證悟阿羅漢道果為止。
祝大家早日證悟阿羅漢果。
===============================
以下開始正文
前書...........略
須彌陀菩薩對於燃燈佛的預言和天神與梵天的鼓勵感到很歡喜。在天神與梵天離去之後,他如此省察:
「佛陀是不會說意義含糊的話,也不會空口說白話。他們的話不曾錯過。肯定的,我會成佛。
一粒拋向天空的石頭肯定會掉回地上,同樣地,佛陀之言是永遠不會錯的。肯定的,我會成佛。
再者,生者必有死亡的一天。同樣地,佛陀之言是永遠不會錯的。肯定的,我會成佛。
再者,有如獅子從洞穴出來之後肯定會嘯吼,同樣地,佛陀之言是永遠不會錯的。肯定的,我會成佛。
再者,有如受孕之後必會出世,同樣地,佛陀之言是永遠不會錯的。肯定的,我會成佛。」
如此省察這些例子之後,須彌陀肯定自己會有如燃燈佛的預言一般證得佛果。過後他想:「好,我將透徹地探索十方(指三界[38])成就佛果的因緣之基本原則。」
因此他省察成就佛果的種種因緣,即:「佛行法」(Buddhakara Dhamma[39])。
一、佈施波羅蜜
當須彌陀正在省察成佛的因素時,他首先發現到過去諸菩薩皆修習佈施波羅蜜;它有如一條通向佛果的康莊大道。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悟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首先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佈施波羅蜜,以使它達到圓滿。當一個盛滿水的水壺被倒轉過來時,內盛之水全部流出,同樣地,須彌陀,你應盡你所有,不分上、中、下地佈施予一切眾生。」
二、持戒波羅蜜
當發現與省察了佈施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佈施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唯一因素,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持戒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二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悟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持戒波羅蜜,以使它達到圓滿。若尾巴被夾住時,犛牛[40]會不惜性命地保護牠的尾巴,寧願死也不肯因掙扎而弄傷了尾巴。同樣地,須彌陀,你必須以四清淨法來持戒,即是(1)別解脫律儀[41](patimokkhasamvara)、(2)根律儀[42](indriyasamvara)、(3)活命遍淨[43](ajivaparisuddhi)與(4)資具依止[44](paccayasannissita)。它們是善業的根基。有如犛牛不惜性命地保護尾巴,你必須不斷地防護自己的戒律。」
三、出離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持戒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兩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出離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三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悟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出離波羅蜜,以使它達到圓滿。當人長期受困與時時刻刻受盡折磨時,他只會尋找機會逃脫。同樣地,須彌陀,你必須視欲、色與無色三界為牢獄,並尋找出離以逃脫三界。」
四、智慧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出離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三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的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智慧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四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悟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智慧波羅蜜,以使它達到圓滿。比丘不分上中下地逐戶托缽以獲得足夠的食物。同樣地,須彌陀,你必須時常向一切有學問的人請教。不管他們的學問有多深,都向他們發問以請教應懂的知識。譬如問道:「先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錯?什麼是對?」等等。你必須致力於成就智慧波羅蜜。當你成功圓滿它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
五、精進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智慧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四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精進波羅蜜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五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精進波羅蜜,以使它達到圓滿。身為萬獸之王的獅子無論是在蹲伏、站立或行走的姿勢,皆具有毫不退減的精力與警覺。同樣地,須彌陀,你必須在每一生裡持續不斷地激起精進力。當你成功圓滿它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
六、忍辱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精進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五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的因素,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忍辱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六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忍辱波羅蜜。絕不可因人因時而有所差別。若你能如此修持,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大地對一切異於其身之物皆不顯示愛恨之相,而只是默默地承受,無論它們是清潔與美好的,或是污穢與惡臭的。同樣地,須彌陀,無論人們稱讚或輕視你,你都必須忍受它們。當你成功圓滿了忍辱波羅蜜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
七、真實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忍辱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六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真實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七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悟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真實波羅蜜。你只可說真話,所說的話絕不可時真時假或因人而有真假。若你能只說真話,在圓滿了真實波羅蜜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指航的晨星絕不因季節的變異(如雨季、冬季或夏季)而偏移其軌道。同樣地,須彌陀,你絕不可偏移了八部真實之道,即是所見、所聞、所感、所知、所不見、所不聞、所不感與所不知。當成功圓滿了真實波羅蜜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
八、決意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真實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七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決意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八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悟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決意波羅蜜。當你不動搖地圓滿了它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一座岩石山嶽在受到暴風吹打時,依舊穩固地立於原地,絕不動搖,同樣地,須彌陀,你必須時時刻刻如願行善。當成功圓滿了決意波羅蜜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
九、慈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決意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八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慈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九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須彌陀,若你欲證悟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培育慈波羅蜜和以無比的方式去修習慈心。對於所有來洗澡的人,不論是有道德或邪惡之人,水皆給與他們清涼,也為他們清除塵土。同樣地,須彌陀,無論眾生願你幸福與否,你都必須平等地對他們懷有慈心,當你成功圓滿了慈波羅蜜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
十、捨波羅蜜
發現與省察了慈波羅蜜之後,他繼續省察:「這九個波羅蜜不可能是成佛的全部因素。肯定還有其他因素有助於成就道果智與一切知智,我必須探索。」
如此省察時,他發現捨是過去諸菩薩皆修習的第十個波羅蜜。
他訓誡自己道:「當秤的兩端放有同等重量時,它不向任何一方偏斜。同樣地,若你的心能在面對苦樂時保持平穩,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須彌陀,大地對一切異於其身之物皆不顯示愛恨之相,無論它們是清潔或污穢的,大地皆默默地承受。同樣地,須彌陀,你必須時刻保持心境平穩,不受愛恨所影響。當你成功圓滿了捨波羅蜜時,你將證得道果智與一切知智。」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7 21:18:00
有些觀點,末學的看法就跟您不同了。佛法會讓我想接觸,根本的原因二個 : 一個是對於生命實相的甚深見地。另一個,就是佛陀以無上菩提心利益眾生的精神。如果只是追求自己的生死解脫,而放著自己無量劫的父母與親屬..等有緣朋友眾生不管,這種精神實在不是我所能認同的佛教圓滿智慧,這或許也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差異吧。
作者: soulheart (心如虛空)   2016-09-07 21:33:00
實觀實證上 如果不需渡盡怨親而能解脫 就是不需要不會因為附加更多的條件而改變 問題是要不要附加這些有不同看法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7 21:37:00
這就像科學家分析父母跟小孩只是一堆粒子組成,從物質的
作者: soulheart (心如虛空)   2016-09-07 21:37:00
某方面來說 會認同需要渡怨親 其實也是反應自己想要救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7 21:38:00
層面可以沒有親情,但從精神層面,親情是人類生命當中,重要的一部份。
作者: soulheart (心如虛空)   2016-09-07 21:38:00
贖 太多以慈悲為名 表面為善的行為 其實只是偽善...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7 21:39:00
解脫道從誰而來 ? 從"佛"而有。佛陀為什麼要走這條路 ?這表法本身就教導我們,精神層面的關聯是佛法生命重要的一環修學。
作者: soulheart (心如虛空)   2016-09-07 21:49:00
如果心無法緣過去無量劫怨親 講這些其實沒什麼意義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7 21:54:00
至少應該還能緣今世父母。
作者: soulheart (心如虛空)   2016-09-07 22:02:00
自己的發心 行法如何進行都搞不清楚 道理再高深 再殊勝跟自己都沒關係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07 22:08:00
要多念父母恩、佛恩。發報恩心、菩提心,這是很基本的。生命是個共同體,尤其家庭的成員都是最有緣、有恩者。
作者: ilha   2016-09-08 20:38:00
無數劫成空 修此法何益?涅槃寂滅 無念無愛 胡處報恩?佛法不認至尊奉愛 專講涅槃 不過由夢生夢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