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寶積經法義分享 (補充:煩惱心所"誑")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2-13 16:48:33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銘言:
: 大寶積經卷二
: 復次迦葉。當於爾時。有人詐現修菩薩行。便自顯揚生於放逸。生放逸已。謂勝獨覺及阿
: 羅漢。住於非理。名不可治。當墮惡趣。復次迦葉。未來有人住於非業作非業故。取眾生
: 相為說法故。處處遊行唯修似行。極似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熾盛流布。若
: 有如實說是經者。則為他人憎嫌捨棄。於是經中。起邪見想。是愚癡人不知此經呵責破戒
: 。迦葉。當於爾時。皆為賊行之所穢污。是故彼人不思己過。能甚破壞正等菩提。
此中經文提到的行為,有詐現、諂、放逸、邪見等,屬於煩惱心所所攝。
心、心所法,例如《百法明門》提到六根本煩惱心所及二十隨煩惱心所,六根本煩惱
:「貪,瞋,慢,無明,疑,不正見。」二十隨煩惱心所:「忿、恨、覆、惱、嫉、慳、
誑、諂、憍、害、無慚、無愧、惛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心類學》說到,隨煩惱是從根本煩惱產生出來的煩惱,對我們而言是比較明顯。雖
然隨煩惱是比較明顯,但它的根是六根本煩惱。六根本煩惱比較深層,對治煩惱時,先從
比較粗的煩惱對治,再慢慢的,對治沉在下面的煩惱。所以隨煩惱是我們先要對治的,慢
慢的就會有能力對治根本煩惱。如果要對治隨煩惱這一部份,也要先認識它。
經文提到「詐現修菩薩行」,「詐現」是「誑」這個隨煩惱心所所攝。「誑」的性相
為何?《大乘五蘊論》:「云何為誑?謂為誑他,詐現不實事為性。」《大乘阿毗達磨集
論》:「何等為誑?謂耽著利養,貪癡一分,詐現不實功德為體,邪命所依為業。」
作者: yaqqq (^^)   2016-12-13 22:36:00
認識之後如何對治? 是用戒定慧嗎?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6-12-14 11:43:00
推~有慚有愧能遮止惡行的延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