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iwandipa.org.tw/index.php?url=40-201&data_master_id=485
佛陀的弟子們唸誦經文、偈頌的傳統非常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佛陀在世的時期。例如,
佛世時就有專門背誦《長部》的「長部誦者」(Dighabhaoaka)、背誦《中部》的「中部誦
者」(Majjhimabhaoaka)等。在《律藏》中,佛陀還規定僧團的所有成員必須在每個月的
月圓日和新月日兩天,齊集一起,唸誦《巴帝摩卡》(Patimokkha),即比庫、比庫尼的學
處條文。然而,當時的僧團是否已經形成在每天的特定時間中唸誦特定的經文偈頌(類似
今天的早晚課誦)的傳統,在巴利語三藏聖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在《小誦》和
《經集》的義註中提到,佛陀在教導諸比庫《應作慈愛經》之後,接著說:
「林野住者應知道保護。此即是:早晚應做的兩次慈心、兩次護衛、兩次不淨、兩次
念死,八種能轉向於大悚懼之事。這八種大悚懼事即是:生、老、病、死,四種惡趣之苦
。又或者是生老病死為四種,惡趣之苦為第五,以過去流轉為根基之苦、以未來流轉為根
基之苦、以現在為了覓食為根基之苦。」
今天,在各個佛教國家、各種佛教傳承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唸誦儀規,而且普遍
上都有在每天早晚唸誦特定經典、偈頌的傳統。本書收錄了目前流傳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國
家的傳統唸誦儀規,包括斯里蘭卡、泰國和緬甸三個主要上座部佛教國家的傳統唸誦法。
在上座部佛教傳統的唸誦儀規中,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禮讚佛陀或三寶(Buddha vandana):透過禮讚佛陀的種種功德,或者隨念佛陀、
正法以及僧團的殊勝功德,來培養信心、喜悅、感恩等善業。
2、散播慈愛(Metta bhavana):佛陀曾教導過,經常散播慈愛而達到慈心解脫的禪修
者可以獲得十一種功德,包括睡眠安樂、醒來快樂、不做惡夢、為人們喜愛、為非人喜愛
、諸天守護、不會遭受火.毒.刀槍的傷害、心能夠迅速得定、容貌光潔等種種功效。因此
,散播慈愛是禪修者每天必修的一切處業處(sabbatthaka-kammannhana)之一,同時通過
修習慈心,能夠保護散播慈愛者免除危難和帶來祥和快樂。這類經典有《應作慈愛經》《
蘊經》《慈愛功德經》等。
3、護衛經(paritta):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都有唸誦護衛經的傳統。例如,施主到
寺院作佈施供養,僧眾們會為他們唸誦護衛經,有許多寺院或僧人甚至把唸誦護衛經定為
每日的課誦。而在家佛教信徒們則會在逢年過節、嬰兒出生、結婚喜慶、祝賀壽辰、喬遷
新居、生意開張、生病、親戚去世、追思先人等日子,邀請僧眾到其家中
唸誦護衛經。這類經典有《大吉祥經》《寶經》《慈愛經》等。
4、佛法義理(dhammadesana):透過唸誦佛陀所教導的佛法義理,培育精進、智慧等
善業,如《轉法輪經》《無我相經》《法集論母誦》等。
5、禪修業處(kammannhana):其實,一切經偈的內容都可以作為禪修的業處,例如佛
隨念、慈心修習、不淨修習、死隨念、八大悚懼事等。此外,還有一些特別的禪修教導受
到高度的推崇,如《大念處經》等。
6、隨喜和祝福(anumodana):將所作的善業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希望他們隨喜的功
德助成他們獲得一切的成就。並且通過唸誦、持戒、禪修等的善業功德,祝福聽眾們免除
災禍、成就吉祥。
當然,這裡的分類法只是依某一類經偈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意義而進行的大致分類,事
實上它們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例如:《寶經》既是禮讚三寶類的經典,又屬於護衛經,
同時也可作為禪修業處和祝福類的經典。《應作慈愛經》既教導散播慈愛的方法,在傳統
上又作為護衛經和禪修業處,以及祝福的經偈。
根據上座部佛教的傳統,唸誦經典所使用的語言是佛陀的語言(Buddhabhasa)——巴
利語。巴利語源於佛陀當年講經說法時所使用的馬嘎底語(Magadhika, Magadhi)。上座部
僧眾幾乎在所有正式的場合--諸如誦經、授戒、作僧甘馬(kamma,羯磨)等——都使用這
種古老又神聖的語言。
不過,因受到各國、各地、各民族語言因素等的影響,各國比庫的誦經音調也各有特
色。斯里蘭卡傳統的誦經音調注重巴利語的長短音、送氣不送氣音,韻律優美動聽。泰國
傳統的誦經音調也注重長短音,且在每部經文剛開頭的一句多數由長老比庫起音領誦。緬
甸傳統的誦經方式長短音區別不大,而且唸誦速度較快。
本書共分為十品。第一品為〈在家戒〉(Gahannhasila),以緬甸的受戒傳統為主,收
錄了在家人受持三皈依和五戒、八戒、十戒的具體儀規。因為通過受持三皈五戒,可使一
名在家人正式成為佛陀的弟子。同時,在家信眾在作佈施、禪修、聞法等功德之前,傳統
上都會先受三皈五戒,令其戒行清淨,從而使所作的功德更加殊勝。因此,將「在家戒」
放在本書的第一部分,顯示了行三皈依是進入佛陀教法之門,而持戒是一切善行功德的基
礎。
第二品是〈供佛〉(Buddha puja),這是斯里蘭卡傳統通用的供佛方式。有許多斯里
蘭卡的寺院將「供佛」定為日常課誦,也有些寺院在用餐之前先進行供佛。
第三品是〈禮讚佛陀〉(Buddha vandana)。本品除了最後一篇《大禮敬》(Maha
namakkara)在緬甸較為常見之外,其餘的偈頌則採用斯里蘭卡的傳統。當然,其中有許多
偈頌在泰國的傳統中也被普遍地唸誦,如《勝利吉祥偈》(Jayamaigala gatha)、《勝者
之壘》(Jinapancarau)等。
第四品是〈早晚課誦〉(Aruoa-sayaoha vandana),本品收錄的是泰國法相應派
(Dhammayuttika nikaya)的早晚課誦儀規。
第五品是〈護衛經唸誦〉(Paritta bhaoana),依斯里蘭卡傳統,介紹最為常見的、
一般作為祝福之用的護衛經唸誦程序。這一部分以最常用的三種護衛經——《大吉祥經》
《寶經》和《應作慈愛經》為中心,同時也把經常結合此三經一起唸誦的《禮敬三寶》《
勝利護衛》《大勝利吉祥偈》《無畏偈》和《隨喜功德》等一併編排進去,從而組成一套
完整的唸誦儀規。
第六品是〈護衛經〉(Paritta)。本品收錄了緬甸傳統的十一部護衛經。緬文版「護
衛經」的特色是,在正文之前通常會加唸若干首稱頌本經功德的偈頌。同時,當知緬甸的
巴利語拼寫法及文法與斯里蘭卡略有不同,但這些差異幾乎不會影響到中譯的意思。
第七品是〈大念處經〉(Mahasatipannhanasuttau)。本經在上座部佛教傳統中擁有極
崇高的地位,是一部很重要的禪修經典。佛陀在本經中教導了四念處——培育正念的四種
住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和法念處。由於佛陀在本經中教導了以修習維巴沙那
(vipassana)為主直到證悟涅槃的21種禪修業處,所以,本經在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普
遍地被傳誦、教導和實踐著。
第八品為〈轉法輪經等〉(Dhammacakkapavattanasuttadi),收錄了《轉法輪經》《
無我相經》《燃燒經》《慈愛功德經》《法集論母誦》等巴利三藏中的一些重要經典。
第九品為〈省思文〉(Paccavekkhaoa),收錄了《四資具省思文》《十法經》《箭經
》、佛隨念修習、慈心修習、不淨修習等與持戒和禪修有關的省思文。
第十品為〈諸偈頌等〉(Gathadi),收錄了在許多上座部佛教寺院和僧團中經常被唸
誦或作為祝福文的偈頌。
由於目前許多上座部佛教寺院和僧團都是根據自己的派別傳承,或者根據僧中長老所
編寫的課誦本來進行每日的禮讚唸誦,因此,傳誦於各個上座部國家、各間寺院或禪修道
場、各個僧團之間的課誦本並不統一。因為本書名為《上座部佛教唸誦集》,所以它收錄
了斯里蘭卡、泰國和緬甸等上座部佛教國家較為普遍被唸誦的經文偈頌。然而,應注意的
是:由於本書並非僅譯自某一個國家、某一種傳統的唸誦法,也並非僅譯自某一間寺院、
某一個僧團的課誦本,所以有許多派別、寺院或僧團的課誦版本並沒有被收編進來是很正
常的。假如唸誦者或讀者對本書的局限性感到不滿,筆者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另外,由
於筆者水準有限,在編譯過程中若有錯誤疏漏之處,敬請諸位讀者不吝賜教。
在此,筆者願以編譯本書的功德,成為早日斷盡煩惱、證悟涅槃的助緣!同時,也將
此功德回向給他的戒師、父母親、諸位師長、同梵行者、助印者、讀誦者,以及一切有情
,祈願大家皆能離苦得樂、善願達成!
Sadhu! Sadhu! Sadhu!
薩度!薩度!薩度!
瑪欣德比庫
(Mahinda Bhikkhu)
序於新加坡帕奧禪修中心
※ 引述《CassSunstein (Pm)》之銘言:
: 華人世界的佛教徒,包含我原先也這麼認為,「學佛」「修行」的具體化落實就是
: 吃素、然後儘量誦經(越多遍越好
佛陀對於出家眾唯一重點修行之法就是如實覺知身受心法,觀照念頭,保持正念,不讓念頭牽引,安般念加強定力更容易修習四念處,智慧,證果。反之起一堆的念頭,要怎樣怎樣的,那是反其道而行。學佛是要你越來越清淨,寧靜如無波紋之水面,不是要越來越繁雜,佛法不是一堆文字,文字是便於讓你知道,方便解說,真正的佛法是連一個字都沒有。
贊同r學友看法,佛法最初是口授無經文,而且不搞文字遊戲繞口令,是連乞丐遊民等低下階層都能理解且依法修行後都能獲得利益的實用之物,現代佛法被包裝的太多層了已經沒辦法讓平民百姓真正獲得利益,除了阿含經外我推薦大家去看阿姜查尊者的書,是他的弟子把他的說法紀錄集結成的。平實易懂,可按照實踐,這才是佛法,而不是搞得高深莫測,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解釋。大修行人,解脫者,他們都是很樸實正直,不會搞一堆有的沒的,因為佛弟子要自覺也要覺他,當然不能把佛法弄的徒具形式,在經文解釋上鑽牛角尖。以四念處,八正道等日常生活即可實踐佛法的方法才對世人有利益。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5-28 03:03:00時刻注意當下心,念念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的確是不分南傳北傳的方便法門,像引文中有專門的長部誦者中部誦者,各派長老也會編輯日常課誦本,阿姜查尊者也有一天兩次的集體靜坐和課誦,這些都是尊者們教導的修行方式修行是中道 太緊太鬆 太文字太強調"無"波紋 都不對吧
作者:
yaqqq (^^)
2017-05-28 11:17:00推~太文字太強調"無"波紋 都不對吧
波紋就念頭啦~三毒啦~不用壓抑,但要觀照,令不增長後令不生,持正念而修就是無波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