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與老禪師對話摘要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7-06 19:16:17
底下是後學昨夜與老禪師的對話摘要,
轉貼過來與各位大德分享。
~~~
禪:凡是起緣結緣必是善緣,如有是非出入必定保持沈默(菩薩畏因),
但是時時刻刻務必警覺,菩薩畏因的前點不攀緣而造業,最容易造業的是口業,
有時候不關重要的一句說出口會引起彼此之間一句又一句的辯論而定下共業之罪,
因此之故心修定力,眼神明亮耳根利聽而保持沈默,
眼根和耳根最容易也最快讓我們明心見性大大開悟,
六祖日:應無所住生其心又本性能生萬法,但是必定要有因緣交會當下才會生法,
除此之外本性是寂淨的,
我所教您守戒第一,其二放空腦部不做思想,三則眼根明亮耳根敏锐這即是禪,
没有所謂的觀想,有一執着即眾生哪有觀想之道理,
有空時方便時常聽音樂歌曲敲心門,門内藏如來,
慢慢會開花: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微笑面對一切眾生,恆順眾生即是禪也是佛,
不急不燥善步凡凡心的進修吧。夜安!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7-06 20:03:00
我個人認為搞清楚自己所學的東西很重要,不要拘於名相:[閒聊] 靜坐、靜心、氣功、靜功、禪坐、禪、性功、命功www.ptt.cc/bbs/meditation/M.1259146697.A.2E2.html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07-07 01:49:00
其實呢~我們擁有這顆腦袋與神經傳導系統,會想東想西是正常的,重點在於你如何去處理念頭,壓抑念頭是過緊的修行,修行太鬆太緊都不好,內心深處的緊繃感是很難發現的,尤其變成習慣以後。很多事要看當下因緣,而時空背景不同,若要參照佛經或戒律這些,有時反而形成一種枷鎖,出家與在家又有不同之處。個人為在家眾,沒把戒律擺第一,因為劣根強者無法約束,須由果報去研磨心性。善根者自然自律,定與慧為第一要緊,定為修四念處之必要條件,智慧升起時,守戒便是自然之事無須自我約束,有智慧時,無論善緣或惡緣來到,自然能夠以最佳的方式去處理,然後放下,畢竟在家眾還是無法與世無爭的活著。而有智慧時,當你想做任何一種佈施之時,才能悲智雙運,不至於想佈施但又造成反效果,因為法界中很多事物如六角之柱,智慧越高,你能看到的面相越多,智慧圓滿才能看到事物的源頭,也就是真理實相,自然對於念頭,慾望,因果業力也能清楚的了悟而不與之連結,所以修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訓練定力,在訓練過程中也一面覺察身體,覺受,起心動念,定力可以自己安排時間,而觀照身與受則是時時刻刻能進行,但不是逼自己每一秒都不能停止觀照,這是過緊的練習,念頭還是會來,生活工作還是得思考,放鬆,心自然回到當下時,再繼續觀照,久而久之變成習慣後,覺知的時間就會拉長,妄念自然慢慢會減少,對在家眾而言,一開始太過教條式的修行反而容易有挫折感,或慾望壓抑過多反而會有反效果,越是認識自己的惡,越是深入觀察自己的心念,久了你就能了解我說的,越了解自己的心也就越能了解他人的心,才有辦法越來越能包容一切。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7-07 06:59:00
感謝 I 大的分享 , 這篇文章值得後學收錄.以往常會有人,為了學能量通靈靜心找上後學。後來才發現都是 名詞,或目標的問題。這篇文章 , 真的很值得他們去參考 , 謝謝 I 大是呀 , 在家眾的狀況 , 真的是如 R 大所言.
作者: yaqqq (^^)   2017-07-08 12:04: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