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愛經: 易護持 少事務 生活簡樸 不執著在家眾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7-07-11 23:14:34
節錄自 帕奧禪師蒞臺弘法滿十年叢書002-散播慈愛
《咖沙巴相應》(Kassapa Sa§yutta)
佛陀在《咖沙巴 相應》裡教導,無論是否獲得資具,人們都應該擁有正確的態度,
以便不會煩躁。
這是關於知足及易護持的人,所以在此我要引用它。
當一個比庫前往村莊時有這樣的期望:
「希望他們不會不供養;希望他們會供養。
希望他們不會只供養少許;希望他們會供養許多。
希望他們不會供養劣等的資具;希望他們會供養優等的資具。
希望他們不會不妥善地準備便供養;希望所要供養的資具獲得妥善的準備。」
那麼,如果他沒有獲得正如自己所期望的東西,他便會煩躁,
感受到內心與身體上的痛苦。
另一個比庫前往村莊時沒有上述的期望,以及明白自己和那些家庭並不熟悉。
這樣的比庫不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所要的東西而感到煩躁,
也不會因此感受到內心與身體上的痛苦。
佛陀接著說:
「咖沙巴前往村莊時有這樣的心態。他不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所要的東西而感到煩躁,
也不會因此感受到內心與身體上的痛苦。以咖沙巴作為模範,諸比庫,
我訓誡你們向他一樣地修行。」(《因緣品.咖沙巴相應.檀越家經》
少事務(appakicco)
若人憂心地從事不屬於自己應做的工作,他即是忙碌的人。
忽略了自己的工作,這種人會毀了自己的幸福。
在佛法的修行(禪修)上,極度需要作為一個少事務的人。
那些樂於無益的工作的人,樂於新的工作的人,樂於談話的人,
及樂於交友或交際的人將無法禪修,因為他們太忙了。
只專注自己的禪修,不做多餘的工作的人被稱為「少事務的人」(appakicco)。
因此,《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中提到,要禪修的人必須斷除十種障礙
(paeibodha)。
由於只有少事務才能夠修行成功,所以說它是慈心禪的前分行道之一。
生活簡樸(sallahukavutti)
在俗世裡,擁有超過自己所需的東西是件負擔,因為需要忙於收藏、保護及修理它們。
在佛法的修行上,這樣的負擔是更加要不得的。
所以這樣教導,對於只是想要修行佛法(即禪修)的比庫,他應該只保留需要用的資具;
他應該輕便地走,只擁有八種資具 ,便像鳥去任何地方都只是帶著自己的翅膀。
如果有許多東西,這就會成為負擔,他將無法很好的禪修。
因此在禪修上,非常需要成為生活簡樸的人(sallahukavutti)。
不執著在家眾(kulesvananugiddho)
如果居士非常執著他的父母與親戚,他便無法離開他們過活。
由於他不能夠到遠方去求學、做生意或尋求財富,這會導致他的衰敗,不會帶給他進展。
對於比庫們來說也是一樣:執著護持他的在家眾是衰敗的原因,是不能進展的原因。
執著自己擁有的東西的人極可能也會執著護持他的在家眾。
他傾向於不適當地和在家眾相處。
他和他們同悲共歡:如果那些在家眾開心,他也開心;如果那些在家眾傷心,他也傷心;
他為那些在家眾的事擔心。
因此佛陀教導(比庫眾),在接近在家眾的時候,應該永遠都好像新來的人,
像月亮一般把身心都抽離。
月亮在天空中運行時,它不和任何人親近,不執著任何人,不對任何人有情感,
但是卻沒有人會因為這樣而不喜歡月亮。
這就是「同樣地,你應該好像月亮一樣地接近在家眾」這項教導的含義。
它的意思是:訪客和主人相處時,受到主人以食物款待後,他便離開,
不會涉及主人的事;同樣地,出外托缽,接受在家眾供養的東西後,比庫便應該離開,
不和他們混在一起,不涉及或擔心在家眾的事。
(聖典進一步提到接下來)當佛陀問:「怎樣的比庫值得接近在家眾?」
諸比庫答道:「尊者,請教導我們。」
佛陀在空中搖一搖手,說:
「正如這隻手不會在空中被卡住,同樣地,比庫接近在家眾時不會被卡住於在家眾當中,
不會執著他們,心想:
『願那些希望獲得財富的人獲得財富;願那些希望獲得功德的人能夠造功德。』
正如他對自己所得的感到歡喜,他也同樣地對別人所得的感到歡喜。」
接著佛陀說咖沙巴便是這種比庫,以及教導諸比庫應該向他學習。
這是《因緣品.咖沙巴相應》(Nidana Vagga, Kassapa Sa§yutta)中的教導。
執著在家眾的人不能夠專注於禪修,卻注重身外物。
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教導成為「不執著在家眾的人」
作為慈心禪的前分行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