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諾那華藏精舍表達的禪定內涵

作者: Kermei (one)   2017-08-05 19:29:26
來源:學佛?學魔?
作者:諾那華藏精舍編輯室著
禪定種類略分為三:
(一)世間禪:就是一般民間人士為讓身體得到健康或訓練精神統一以達到增加工作效率為
目的,如社會上的靜坐,冥觀,瑜珈術或於大樹下吸取樹之靈氣,乃至擇時在日、月之下打
坐,充電,以吸取天地精華,此類人士,修煉身體之精氣神,以達到身心的安康,舒適,其
間雖有治病,靈動或各種神奇感應之事跡,唯如此的行法與開悟見性毫無相關,佛門稱之為
世間禪。
(二)四禪八定:四禪是色界的四種禪定。此界人天調伏淫欲具修五戒,又具禪定力,足以
感得勝報生色界梵天,其身自有威光,無女惟男,貌如童子,身銀白色,穿黃金天衣,頭雖
無髻,如著天冠,壽命歷劫,無量快樂,但以其仍有色質,光色互照,色身超勝,故名色界
,通名梵世,梵者「清淨」之義也,已離欲染而得清淨故也。色界依其禪定功夫之深淺而分
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境界。八定是色界的四禪與無色界的四空定合稱為八定。色界
天人若修禪定厭捨色身之粗重,便入四空定;人同碧落,界若虛空,四蘊成身,唯一精靈神
識;無有色蘊,常住甚深禪定之中享受法樂,曠劫彌久,以其無色質,故名無色界,既無色
質可見,雖名為「界」,其實無界限可明,只由其空定之不同而略分四天(四空定)。
1、空無邊處定:是修行人覺有身為礙,不得自在,於是修空觀,滅身還無,亦即銷礙歸空
,這樣一類名為空無邊處定。
2、識無邊處定:諸礙既然全銷無餘,無礙之念亦不存在,其中惟第八識阿賴耶識全在,第
七的末那識,只剩半分入於微細,內緣八識,這樣一類,名為識無邊處定。
3、無所有處定:空處定是滅色歸空,識處定是滅空歸識,到此色空兩亡,識心亦滅,惟覺
十方寂然,再無所往,從此止步不前,這樣一類,名為無所有處定。
4、非想非非想定:識性即為如來藏性,從來就寂然不動,而凡夫天人,欲以滅盡定之力,
窮研精究,於本無窮盡中,強求窮盡,由於定力所逼,識性雖存,但不起現行作用,似盡而
實沒有盡,這樣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定。
以上四空定,前二窮境,後二窮心。欲令心境俱空,故總名窮空;此四空處的眾生,於五蘊
中無色蘊,只有受想行識的四蘊(受——眼耳鼻舌身接受色聲香味觸五塵之義。想:第六意
識胡思亂想。行:第七意識末那識胡思亂想;想蘊是對外境所見之有形有相事物,行蘊屬內
在,即對於一切無形無相過去,現在未來之內事而生起愛惡分別取捨而胡思亂想,前者屬有
形有相之外境,後者屬無形無相心之內境。識:第八識阿賴耶識,自身之靈魂也。)已無物
質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無依報的國土宮殿,故名無色界,或四空天。四天之
天人皆入甚深的禪定,色質欲心悉皆泯除調伏,在空定中享受法樂,曠劫彌久,不知人世變
遷。以其入大空癡境故,雖曠劫享樂,福盡還易墮入畜生道,繼續輪迴,甚可警惕,故非究
竟安樂處所。
(三)出世間禪:行者修習九次第定,超越非想非非想處定即入滅盡定,證羅漢果,出三界
。雖名「出」三界,其實只是不被三界之業因所繫縛,解脫自在,恣心所往,縱為地獄、淫
舍,處處是三界外,如是名為聖流解脫輪迴也。出世間禪者如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
皆已出世解脫,其中以佛之禪定最為究竟、圓滿。
沒標彩色的句子倒不是重點。重點是上方標彩色的句子是我覺得說法怪異的地方。
佛理是像諾那華藏精舍如上方彩色句子顯示地這麼說的嗎?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08-06 00:02:00
禪定的定義最好多方比較一下畢竟各個派別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描述最好還是先以阿含經的描述為主吧~不過禪定很來就不限佛教至少印度教人士也應該會有禪定https://goo.gl/pnGdYR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8-06 10:08:00
印度瑜珈對三摩地的描述以「大樂」、「至樂」為主;道家甚少對禪定下定義,頂多以「無念」描述之,但道家對渾沌應該更有興趣。只能說功力夠的話,只要方法改一下,上述說的其實都能體驗到。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08-06 23:42:00
我說真的...以佛教的標準阿瑪斯不算是開悟反正不是佛教的開悟就是了不過...佛教這麼多上師大師,真正符合開悟標準的可能也...很稀有..總之先衝禪定就是了不論甚麼教派都能衝到的就算沒開悟,各個宗教大師一定多少都有禪定基礎不過有些念咒、念佛的應該不注重這個還有練氣的人士...也許會有一些定力,可是不一定具備四禪禪定是不限教派都能達到的東西,大家加油看上面那段影片,陳國鎮教授說書中的一些境界他也有體驗其實我也有啦~~~~其實只要用功幾年下來不是沒有機率達到一些體驗不過這種事自證自知,不能隨便輕信自吹辦得到的人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8-07 00:33:00
你知道「開悟」並不是不可說,還是有人下定義在討論的嗎?一般把「開悟」講到玄之又玄,或是根本就不曉得「開悟」是什麼東西?有一派是說「開悟」就是「一念不生的靈明覺知心」那個狀態,這就跟上面說的禪定定義也有關聯就是了。當然了,也會有人批評說那不是開悟。總之,也是一種說法就是了。 又拙火瑜珈強調藉由四喜達到四空,所謂樂空不二,其實都是跟禪定有關聯性的,只不過這又加了氣脈來解決就是了。                     釋我個人是認為由於氣脈的打通以及心念的減少,造成腦內啡及巴多胺等讓人極度愉悅的感受,使得短期內不受環境、身體覺受的干擾,加上心念也自然而然地大幅減少,才達到那種無念的狀態。 總之,這並非不共,而是共同的東西,只是很多教派描述方式不同,加上方法略有不同,所以那個效果會不太一樣。 到了那種狀態,那個觀察力是很敏銳的。所以說,有些南傳佛教認為先修止禪,再修觀禪,我認為是有道理的。 有些修淨土的,一直認為禪定很難如何如何,事實上淨土是講相應的,你唸了幾十萬遍,未必比較上在禪定狀態唸個一遍,因為唸了幾十萬遍未必能跟那些神祇搭上線(就是相應),真有效果的話,一遍就夠了。我這兒是打個比喻,意思是質比量重要多了。又不是你唸愈多愈有什麼功德,咒語或聖號的真正目的就是跟神祇聯絡的電話號碼,問題是你自己這個手機功率不好、收訊不良的話,是無法跟神祇聯絡上的。 還有練神通或超能力的,學會快速進入禪定狀態是基本功,只是還有招式要練(各種神通或超能力,有其操作方法)。 說到底,色界禪應該算是基礎,之後各人各依其方法或目的的不同,就各走各路了。只是絕大多數的人終身還是連邊都摸不到。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08-07 11:18:00
大部分的人都無法靜坐半小時以上,因為身心掉舉不定不安寧,請看seafood眼皮狂跳便知,心虛不定。
作者: Kermei (one)   2017-08-16 19:56:00
想與行,跟識應該不同概念。何以想是第六識,行是第七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