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苦與樂」的一些想法。(無關乎佛教)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1 15:55:08
如果不從佛教的觀點思考,僅就一般的經驗,身為人類、有情的一份子,我們天生就有感
受,而且這種感受的經驗告訴我們,「樂」或者說是「遠離苦」是我們想要,「苦」是造
成困擾的,我們都一致性的不想要。在不討論身體上所帶來的苦,如果僅僅只是觀察「心
」所帶來的苦,我想,我們都有過煩惱的經驗,這些的煩惱明顯造成了心感受到苦或者說
心當下就是苦,我想應該也沒有人會說當他很生氣或者很嫉妒的時候,說他自己是很快樂
的。
這樣來說問題就很明顯,如果「心」希求「遠離苦」,那麼就必須讓「心」遠離煩惱,但
是「心」又因為長久的習慣,無法如同我們的希望而遠離「煩惱」,那麼從心深處把「煩
惱」視為仇敵,視為「應遠離」,不讓煩惱透過外緣產生,就僅僅是一種普世的價值,因
為我們不要苦,不是嗎?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龍)   2017-10-11 18:14:00
但你忽略一點,就是人類一路演化過來,痛苦情緒其實提供了人類生存的助力,恐懼助我們避開危險,憤怒讓我們產生對抗危險的動力,悲傷的功能則更為複雜,所以人類普世價值裏還是擺脫不了苦,因為苦對人類生存繁殖有特別價值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0-11 22:20:00
在複雜的因果業緣及粗糙情緒影響下,錯誤認知影響選則產生偏差判斷因而生成更多煩惱單純就認知的角度來看,苦與樂與觀察者的經驗認知有關\及在選擇上,若有經驗擇會依照經驗,若沒有經驗就會根據認知狀態及其他經驗產生的偏好在有限的情況下進行選擇這就會引入智慧,透析苦與樂的洞見(insight)思維讓觀察者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也能藉由理性思維推論出正確的選擇方案而採取遠離苦的作為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2 09:57:00
隨喜
作者: Rosenberg206   2017-10-12 10:36:00
所以也有很多人會透過其他 哲學 文學 心理學 藝術音樂等方向找到藉以撫慰人心的方法。當然宗教(特別是佛 教的方法)也是。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7-10-12 13:32:00
已經好不容易冒出1位智者了 這位智者已經告訴你找不到心(七處徵心)另一篇....google「虛空早晚向你道有同有異」另一個問題:如果心已經找不到~ 那麼要如何: 反聞聞自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