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Submit
Submit
選擇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PTT
Buddha
[心得] 見物引心 ( 老禪師指導之技巧 )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0-11 21:58:04
後學實在參不透楞嚴經記載的<七處徵心>,
老禪師則是直接指導後學<見物引心>。
<見物引心>最直接的說法就是:
當你看到一件東西的第一念是什麼?那就是你當下的心!
當然,這可以引伸到五感(心經寫的是:色、聲、香、味、觸),
則成了,
當下你<看>到一件東西的第一念是什麼?那就是你當下的心!
當下你<聲>到一件東西的第一念是什麼?那就是你當下的心!
當下你<聞>到一件東西的第一念是什麼?那就是你當下的心!
當下你<嚐>到一件東西的第一念是什麼?那就是你當下的心!
當下你<觸>(碰)到一件東西的第一念是什麼?那就是你當下的心!
這是最簡單的:<見物引心>的概念。
(如果上述有不適當的句子,歡迎指正)
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謝定宇 2017-10-11 21:45 高雄鼓山
~~~
延伸:
五感(心經寫的是:色、聲、香、味、觸),
對應五官則是:眼、耳、鼻、舌、身(身體)。
要再更細分,又可以分成:
此刻外在
此刻內在
記憶外在
記憶內在
(此刻突然覺得之前學NLP真好)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0-11 22:06:00
七處徵心,就是要你問自己,"心在哪?"在這個自我問答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收獲,重點不是在於能不能回答,而是能不能體悟 :)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7-10-12 01:44:00
你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唯識、阿毘達磨這類的論典都有,古代論師藉著禪定而來的觀察力將心識的活動分析的相當的細微,寫入論典之中…但我也肯定那些心、心所法不是老禪師要表達的東西。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7-10-12 11:43:00
參前念已斷,後念未生之際,那了了分明的是什麼?若過去福慧資糧夠,見其本來,理則頓悟,乘悟併消,生活行住坐臥、運水搬柴莫不是禪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0-12 12:55:00
感謝 r大分享
繼續閱讀
[法語] 印光大師文鈔
kissung
[法語] 心經 日夜 實修口訣 第二佛蓮花生大士傳
feelthat
[討論] 關於「苦與樂」的一些想法。(無關乎佛教)
tangchin
[討論] 關於《心經》中「般若波羅蜜多咒」
tangchin
[討論] 關於「一個殘酷的事實」的想法
tangchin
[討論] 關於佛教行者應該擁有的八個吉祥的想法
tangchin
[討論] 關於「只修三摩地,無法斷煩惱」問題
tangchin
[討論] 關於《法句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tangchin
[法語] 佛說無常經
kissung
[法語] 關於六根本煩惱中貪之對治品-「不淨觀」
tangchi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