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日常生活工作即為修行。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11-07 23:52:41
分享一下小弟最近看到的:雜阿含經346
離苦的次第:
慚愧。
不放逸。
恭敬順語。
親近善知識。
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
生信、順語、精進。
不掉、住律儀、學戒。
不失念、正知、住不亂心。
正思惟、習近正道、心不懈怠。
不著身見、不著戒取、度疑惑。
不起貪、恚、癡。
堪能斷老、病、死。
很樸實,但也是很實用的真理。小弟最推崇雜阿含經,因為他的重心都是放在教導佛弟子
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做個會反省懺悔的好人善人可培養慈悲心為他人著想,常佈施行善,
與人和樂不與人爭,減少過多欲望,則心中常保安穩平靜,不會因有愧於人的罪惡感及貪
欲而掉舉不定,自然能穩定心神產生定力。有了一定的定力,於生活中就能常保正定、正
念、遇事以正思惟,可減少許多煩惱。如是如是,保持良好生活態度,積極面對人生的種
種問題,事情過去了不管結果是好是壞也不去執著貪戀或悔恨。保持一顆輕鬆自在不執著
事物不記較得失苦樂毀譽的心,清心寡欲不求於人反而常施惠於人,直至死亡的那一日,
我想這種人就是真正誠實面對自己面對人生苦難的大修行人。
就算沒證果,沒修得禪定,也絕對能行人天善道繼續修學佛法證果解脫。
咦?這種行者不就是菩薩嗎?累積解脫資糧的同時也加惠了自己身邊的有情眾生,減少他
人的貪嗔癡亦是大善業。
小弟以為我們在家居士,因為不是專業求取解脫的佛弟子,不像出家的
比丘比丘尼尊者們那樣清淨,關於佛法經典的研究也不深,持戒也不像比丘一樣嚴格,禪
修的定力更沒得比。我們就是社會上的小小螺絲丁,
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想要讀經或打坐禪修是多麼奢侈的願望啊。所以修行的
主要境界會在這個吵雜紛亂的社會中,如何在惡意滿滿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念減少煩惱
,真的需要大智慧大肚量。
所以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真的是有他的道理的,種種苦境逼來,凡夫即因此生大煩惱
,我們是佛弟子,這正好是測試修為的時刻,能否以正思惟將煩惱轉化為智慧也是需要學
習的。小弟有空再和各位學友分享一些
生活中實用的正思惟。
作者: future261 (咪嗚貓抱著起司條)   2017-11-08 00:01:00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7-11-08 02:18:00
sadhu sadhu sadhu~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08 06:50:00
讚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st903202xp (YoYoYo)   2017-11-08 11:02: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11-08 13:32:00
我不會讚嘆你也不會送你佛名,如果你真的有初果的目標,這樣的操作法不行,有正確的操作法,每天前進0.01,一定會見名色,但如果覺得隨緣修,升天也不錯,那就真的隨緣了。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11-08 14:16:00
小弟以為在家居士有誠實修行身口意三妙行的,要證初果二果應該是沒問題的。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08 14:26: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11-08 14:26:00
以現代工商社會的繁忙程度,很少有俗家弟子能整天打坐修得禪定吧,定力不足無法觀察因緣生滅,但是如理思惟還是可以去做的。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11-08 14:36:00
提升人格應是可以,不過初果以上的話,基本上身體與心靈的運作方式是已經經過了轉化,比如放山雞雖然比一般飼料雞強壯,但也不會成為老鷹,一樣有翅膀爪子眼睛,但能力是不同的,這需要方法去開發的。我從以前就沒想過說,在繁忙的社會中根本不可能有成就,我只是一直尋找要用什麼方法,佛陀當初用過哪些方法而已,我也是很忙的,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體力活,一個月休四天,可以的,加油阿。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1-08 17:55:00
以慧學來說,大多數人都只有聞慧養成,或正見培養中的程度,佛法仍只是知識.要一直到把佛法當成是自己的想法,不會再世俗的去追求五欲.或者當佛法成為觀念的時候,就是聞慧成就,然後還有思慧,修慧,證慧,然後菩薩道,修行的路真的很遠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11-08 18:54:00
大家的自我要求都好高啊,小弟以為能奉行在家五法-信戒施聞慧,並且去惡行善和眾人結善緣,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人間菩薩了。佛經中記載的聞法即證初果、證阿羅漢,或是跟隨世尊出家後證阿羅漢真的令我很嚮往。我也想成為世尊的弟子,不過可能只能等彌勒菩薩降生了。拜阿羅漢為師也不是不好,不過自己會和會教別人真的是兩回事,所以最好的人天導師佛陀才如此珍貴,幾萬年才出ㄧ個,錯過請等下次。打太快,應該是幾萬億年才出ㄧ位佛陀。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11-08 20:15:00
只要有人透露出有實修方法,不管真假我一定會先巴著不放,頭兩年的尋覓與聽經聞法過程就是這樣,實修一年來也挺有收穫,不過這跟個性有關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祝福你啦!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1-09 18:09:00
我想,想要把佛法從學問知識變成是自己人生的準則,是自己的想法,必需要身體和心靈全部都投入在其中,只有徹底的投入,才能真正"知道"佛法在講什麼,獲得真正的智慧.還是得等到出家才能有機會這麼做吧.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11-09 19:17:00
也不一定要等出家,其實這時代很方便,若有興趣去研究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這方面,這個維度空間的現象差不多就是這樣,佛經用現代語言翻,領悟洞察這些現象就是佛法,至於其他比較屬於知識領域範圍外的,舉個例,曾有許多人不停問佛陀一些超自然現象,佛曰:不可說。包括大家現在很喜歡討論的一些第幾識的作用,死後的世界什麼的,為什麼不可說,說了你不能理解,也無助於解脫,那怎麼辦呢?就什麼也不要想,單純在生活中觀察身體,感覺,情緒,念頭,不用出家也可以做的事,沒有佛在你身邊也能修阿,當初佛陀涅槃後,佛法還是存在阿,法界現象一直存在,看你要不要去觀察。
作者: mimic0080 (菜鳥大叔)   2017-11-09 20:48:00
聽聞正法,法喜充滿,感恩。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11-09 23:29:00
rabbit學友真是大行者,字裡行間流露解脫智慧。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11-10 13:34:00
您過譽了,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而已。您過譽了,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