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小弟最近看到的:雜阿含經346
離苦的次第:
慚愧。
不放逸。
恭敬順語。
親近善知識。
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
生信、順語、精進。
不掉、住律儀、學戒。
不失念、正知、住不亂心。
正思惟、習近正道、心不懈怠。
不著身見、不著戒取、度疑惑。
不起貪、恚、癡。
堪能斷老、病、死。
很樸實,但也是很實用的真理。小弟最推崇雜阿含經,因為他的重心都是放在教導佛弟子
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做個會反省懺悔的好人善人可培養慈悲心為他人著想,常佈施行善,
與人和樂不與人爭,減少過多欲望,則心中常保安穩平靜,不會因有愧於人的罪惡感及貪
欲而掉舉不定,自然能穩定心神產生定力。有了一定的定力,於生活中就能常保正定、正
念、遇事以正思惟,可減少許多煩惱。如是如是,保持良好生活態度,積極面對人生的種
種問題,事情過去了不管結果是好是壞也不去執著貪戀或悔恨。保持一顆輕鬆自在不執著
事物不記較得失苦樂毀譽的心,清心寡欲不求於人反而常施惠於人,直至死亡的那一日,
我想這種人就是真正誠實面對自己面對人生苦難的大修行人。
就算沒證果,沒修得禪定,也絕對能行人天善道繼續修學佛法證果解脫。
咦?這種行者不就是菩薩嗎?累積解脫資糧的同時也加惠了自己身邊的有情眾生,減少他
人的貪嗔癡亦是大善業。
小弟以為我們在家居士,因為不是專業求取解脫的佛弟子,不像出家的
比丘比丘尼尊者們那樣清淨,關於佛法經典的研究也不深,持戒也不像比丘一樣嚴格,禪
修的定力更沒得比。我們就是社會上的小小螺絲丁,
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想要讀經或打坐禪修是多麼奢侈的願望啊。所以修行的
主要境界會在這個吵雜紛亂的社會中,如何在惡意滿滿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念減少煩惱
,真的需要大智慧大肚量。
所以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真的是有他的道理的,種種苦境逼來,凡夫即因此生大煩惱
,我們是佛弟子,這正好是測試修為的時刻,能否以正思惟將煩惱轉化為智慧也是需要學
習的。小弟有空再和各位學友分享一些
生活中實用的正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