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集諦,也就是我們所不要的苦,他的來源,這裡想講煩惱集諦中的「慢」煩惱
,慢煩惱的產生是先以薩迦耶見為基礎,也就是我執、我所執當基礎,內心的一種高舉狀
態,論典中有慢煩惱的詳細分類,這裡不詳述。
我們也都知道學習教法的次第是聽聞、思維、修習,前前是後後基礎,如果沒有廣大的聽
聞,接下來就不曉得所要思維的法義,思維法義得到定解後,就進入修習,也就是不斷的
將所定解的法義在內心增長堅固,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透過聞、思、修,得戒、定、慧。
那麼,行者在一開始聽聞的階段,容易有的三種過失:器倒覆、器染污、底穿漏。如果我
們將法義形容為清淨甘露的話,杯子口如果倒覆,法水不入;杯子如果染污,清淨甘露入
內,依然成污水;杯子底如果有漏,所聞法義無法駐留。
接下來,我們再來觀察慢煩惱,行者若具慢煩惱,於聽聞清淨正法時,就容易有覆器過失
,即一開始即無法承接清淨甘露法水,因為杯口朝下,這也是為什麼說「我慢高山,法水
不入」。
如果一開始行者聞法時不調伏慢心,就產生聽聞清淨正法的障礙,無法聽聞,就無法思維
、修習,所以聞法時的恭敬、謙卑是不是非常重要?另外,作意師長過失也是常見問題,
不過那又是另外的障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