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 關於以前提過的眼界光點閃爍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18-12-11 12:02:20
我記得以前曾在此版某篇文章,提到眼界色點閃爍的生滅現象。
記得當時我的說法應該有誤,唯恐導致讀者誤解法義,所以在此更正前說。
當時我為了要讓讀者容易體驗生滅相的樣子,所以舉了眼界影像細看會有光點閃爍,
尤其是在暗處更容易看見光點閃爍。這種閃爍相就像傳統電視影像的雪花閃點現象。
我的上述說法是錯誤的,容易引起誤解,很抱歉自己沒有細察就妄加說明。
眼界影像的閃爍光點,是影像正在變化的徵相;
雖然影像變化是有關生滅,但那些光點閃爍並非就是直接對應名色法的生滅相。
那些光點是概念相,所以光點閃爍的生滅現象是光點概念的變化,
並非直接就是對應名色法的生滅。
馬哈希尊者《內觀要義/新譯內觀基礎》書中對此有相關說明,茲引如下:
(中文正體版於54-55頁,簡體PDF版於37-38頁)下列為簡體版網址
http://www.nanchuanfofa.com/wp-content/uploads/2018/09/%E5%86%85%E8%A7%82%E8%A6%81%E4%B9%89%E9%A9%AC%E5%93%88%E5%B8%8C%E5%B0%8A%E8%80%85-2.pdf
  內觀始於清楚地分辨出「名法」(心)與「色法」(身)。為達到這一點,禪
  修者以色法開始修習,如何做呢?
   「(禪修者)應以特相、作用等方式觀察。」《清淨道論》
  當你觀照「名法」或「色法」,你應觀照其特相或作用。「等」是指現起。與
  此相關,《攝阿毗達摩義論》頗為切中要點。
   「見清淨是依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分辨名和色。」
  意思是:內觀始於「名色分別智」。在七清淨的次第裡,首先你必須圓滿「戒
  清淨」和「心清淨」,接著「見清淨」。要達到「名色分別智」和「見清淨」
  ,你需觀照名與色,通過其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了知它們。一旦你如實
  地了知它們,你便獲得「名色分別智」。一旦此智圓熟,你即具有「見清淨」
  。
  這裡,「通過其特相了知它們」,意即了知名色的「特有性質」。「通過作用
  」了知,即是了知其功能。「通過現起」是指它們呈現的模式。在剛開始禪修
  的階段,還不需要了知「近因」。因此,我們只講述特相、作用和現起。
  在《清淨道論》與剛引述的《攝阿毘達摩義論》中,並沒有指出以名字、數字
  、物質粒子群的元素或不斷生起的過程來觀照名色[43];而只是指出,應觀照
  它們的特相、作用和現起。人們應小心注意這一點。不然,他可能掉進名字、
  數字、粒子或過程的概念。註釋提及你應以它的特相、作用和現起來觀照名色
  。因此,當你觀照風大時,你觀照它的特相、作用和現起。
  [43] 英譯這裡作「substance of material particles」(物質粒子群的元素)
  及「incessantly coming up processes」(不斷生起的過程);這兩句話,一
  般人很容易解讀為「色聚」及「心路過程」,然而,經詢問杜察如禪師(Sayalay
  Daw Carudassini)及賴明居士(U Hla Myint),這裡並非指這些。而是針對過
  去一些緬甸尊者,提出以「微細粒子」及類似「電視噪聲雪花般的現象」概念來
  禪修。
◎我以前提過的眼界閃爍光點,就是相關[43]中所提「微細粒子」「電視噪聲雪花般的
現象」,這些是概念相,不是真正對應名色法相。雖然這些現象與名色法的變化有關,
但這些並不就是直接對應名色法的生滅。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8-12-11 12:06:00
光點閃爍表示還不穩定,就像電燈有一個安定器一樣,頻率愈低就愈容易看見閃爍的情況,當安定器的品質穩定高頻時,肉眼所見就不會閃爍,而呈現穩定的光源,但這跟色法的生滅沒有關係,跟修練十遍住有關係生滅法著重的是直觀到事物的本質 而不是表面的波動現象,當心離開了表面的波動現象,見即清淨當然修練遍住、遍照對觀生滅法有幫助,因為波動太雜亂時,很難去觀生滅,如果有方法讓其穩定,再進一步觀生滅法就比較容易,所以從閃爍的光點到穩定的光明再到遍照,最後再觀生滅法直接證果,這個次序比較完整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12-11 12:40:00
整個視野都是光>如螢光燭火星光點點純色光>雜色光這是我對光的評價。星光點點的光,我的看法:應該是李嗣涔教授說的共振態,也是練氣的狀態。道家丹鼎派也有觀光法,以《太乙金華宗旨》最為著名,但以前有跟他板道友討論過,這個法門本身理論與方法之間有所矛盾。這光拿來當作止禪的專注所緣,或觀禪的觀察對象,這個人是持反對態度。搞到後來,潛意識或意識會配合這種想法,自己現光給自己看,就會卡在這種身見了。以前台大體育教師有寫練氣功的實驗相關論文(網路上以前有,現在找不到了),發現許多氣功初學者都有見光的經驗,所以見光並不是什麼太高深的境界。「樂、明、無念」三種現象都有的話,這見光才比較有意思一點。單純見光,有可能就是氣機運行影響到腦部視覺區。「樂、明、無念」起碼是三摩地以上的境界。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12-11 14:29:00
就像B大的比喻,心念的生滅就像日光燈,或電視的閃爍一樣的的快速,快到我們無法察覺,所以心一境性,就是令心念的剎那生滅,維持一段時間,都能在同一念上,這樣才能產生定.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12-11 15:26:00
照《太乙金華要旨》的重點在於回光,問題是首先要有性光出現啊!然後再將性光以眼神內收(應該是內收於上丹田),我是認為那是一種變相的守上丹田的方法。只是一般人發不不起光,但我覺得那個性光用意(也就是識神了)來內收的話,也不太符合性光的定義了。 《太乙金華宗旨》回光之法的問題:一是什麼是性光的問題(光有很多種,有雜色光、純色光、閃爍的光、穩定的光,到底那種是性光?)二是性光用識神來回光,那還叫是性光嗎?《太乙金華宗旨》本身就有一些矛盾之處了。三是光色這種東西其實很不穩定,有時會出現、有時不會出現。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8-12-11 15:58:00
南傳為什麼會反對觀光,原因在認為光是來自於「智慧」也就是說是智慧而生的,但如果執著於觀光,就永遠會住在那個光色的境界中。 理論上來說沒有錯,但變成跳過光明的變化,直接去觀心念起伏,那個更難,因為一剎那起伏的細微心識太多了,即「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除非你悟性很高,否則通常都只是被那些細識干擾,甚至連細識都觀察不到,只是頭腦的思想在那裡運作而以光則有一個漸次,光的頻率會變動,廣義來說光並不是自身的,虛空中本來就有各種淨光的層次存在,表面意識先融入光明中,就比較容易產生定,這時候就比較容易去體悟更深層的究境空。不然光腦波起伏就把你淹沒了也就是說心地穩定、充滿光明的人,要慧觀是瞬間的事情他只要把那個緣光明的意識放下,就直接證果了但是連心地光明的穩定都做不到的人,要慧觀就非常困難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12-11 17:32:00
這篇其實在說分別概念法跟究竟法的問題...名色分別 用某個角度來理解就是到底有沒有如實觀察到色法 還是說是在觀察自己腦中對色法的解釋一般是對色法觀察熟悉後才會進入到名法的觀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8-12-11 19:31:00
有的,見到諸法實相的智慧,就會充滿光明 就像一間房子裡沒有灰塵一樣 充滿光明才可以看見實相 南傳認為光明就是智慧的展現 當覺知的障礙減少 智慧生起 就如同充滿光明的房子一樣 所以檢驗智慧第一步就是生起光明我說的放下緣光明的意識,其實就是慧觀進滅界的過程因為光明本身有頻率 跟念頭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覺知愈細微,如同我說的安定器的原理,光明就愈穩定、高頻到極細微的程度(非想非非想)時 這時緣心一消融 便會直接證入滅界 實修的過程其實就是這樣 所以如果沒有遍照的基礎 要直接證滅界 不太容易除非你有大乘的累世根基 或有上師直接傳授要訣 否則很難直接跳過光明 直入滅界你應該去請那些禪師來跟我請教才對 非想非非想沒這麼難 指的就是很細微的心識 透過遍照的提升 就是我說的光明的穩定後生起慧觀 再到細微心識都消融 就證滅界就是所謂從次第到果地的過程 否則清淨道論不會鼓勵你修遍照 有遍照基礎很容易深入細識 即非像非非想地沒有遍照基礎就根你一樣 還在聲問理論上打結聲聞 你那些po過的文沒有看的價值 都是錯誤的推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